原标题:一个云南人,到了江南是什么感受?
相传大禹王治水后封万国九州,其中就有扬州,而“九州”后来也成了天下的代名词。当时的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地区,《禹贡》曰:淮海惟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日的南京、扬州、镇江都被包含在内。
农历4月,春夏之交,行走在秦淮河畔,徜徉在瘦西湖景区,闲坐于个园竹林,听一场扬剧,回顾一段明史,或讲一段秦淮八艳的奇闻,看一次扬州剪纸技艺。不必着急,不要赶路,莫要辜负了扬州的好时光。
南京初印象:行走在民国
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把去扬州最好的时间和扬州最大的特点都说了出来,随诗句想到的,就是嫩柳扶风中的江南楼宇和温婉女子。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我飞抵南京,感受古扬州遗留至今的韵味。而此行的第一站,就是南京。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赶路的情况下,我总是选择公共交通,因为那是带有一个城市温度和市井气息的狭小空间,耳边不时传来的方言和途经的小街小巷就是这个城市最真实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南京的三天里,从118路到64路,再到202路,我坐过的公交车线路也有七八条了,除了几个特别繁华的商业区,车窗外的街巷大多没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特别高的住宅楼并不多见,设计现代而惹眼的建筑更是少见,绿化带里植物的搭配也不花哨不浮夸,爬山虎覆盖的墙面更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车上的乘客说着南京话,“真好听”我想。与上海一代的吴侬软语不同,南京话的语调里有更明显的音律在流动,尤其是女性说起来,尤其动听、温软。看着窗外的街景,听着轻声婉转的南京话,时不时会有时光穿越的错觉,这个外观看上去不够现代化的城市,被一种年代感包围着。
对,我想起来了,那个年代,是民国。是旗袍和洋装的碰撞,是先进思想的迸发和南京临时政府留下的余温。
夜游秦淮:历史有余味
如果说行走在民国的说法冲淡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那么,请你来秦淮河畔走一走,可以只谈风月,也可以说说李煜的国恨家仇,聊聊夫子庙和江南贡院。
尤其是日落之后,夜游秦淮,是每一个外地来南京的人都必须进行的一个游玩项目,沿河步行,或乘船看秦淮画舫,历史的碎片一点点在眼前出现。那是更久远的历史,是朱元璋、刘伯温,是河这边的佳人与河对岸的才子。
以夫子庙的码头为起点,秦淮画舫的游船线路大致5公里,游船会经过江南贡院、白鹭洲公园、桃叶渡,最后直达中国最大的瓮城城堡——中华门。
船行的每一寸都有历史的画面闪过。
宋代建立的江南贡院是第一个重要看点,这里曾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科举考场,是整个南方的开科举之地,至晚清废除科举,共为国家输送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夜色、灯火,有的书生在丝竹管弦中苦读,祈求状元及第;有的书生流连风月,夜访美人。位于西线的李香君故居就紧靠秦淮河,身为“秦淮八艳”之一,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据说当年的很多青年才俊、达官贵人,就在河的南岸斗酒斗诗,实则为了吸引美人的注意,到了夜晚,一些学子就划着小船来和美人相会。
为了生动再现当的一些场景,并显现金陵一带的文化,沿河的一些平台在夜晚被作为舞台使用,身着唐服的演员就在“王昌龄宴饮处”再现当年王昌龄纵酒秦淮河畔的场景。如果跟着“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的诗句大胆想象,你就能看到不仅王昌龄,李白、杜牧等好酒的大诗人是如何在金陵纵酒吟诗的。
回看南京:从三国到明清
从三国时期孙权在南京建立政权开始,南京便一直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天下文枢”等都是对南京的赞誉。
很多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诗篇或轶事,这里承载了众多风花雪月的爱情也留下了不少国仇家恨。小小一个桃叶渡,就流传下了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和爱妾“桃叶”的故事,也留下了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故居和诗篇。亭台水榭中、桨声灯影里,更见证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历史更迭亡国之恨
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再现了昔日繁华的王孙贵族之家落魄后的场景,今日,乌衣巷和朱雀桥就在不远处遥相呼应,过往的匆匆游客,有几人停下重吟诗句,重回历史?
南京繁华、有底蕴,同时也经历了太多灾难。现如今的白鹭洲公园小桥流水、烟雨柳絮,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这处建立与明代的私家别墅,在朝代更迭和近代的战火中曾面目全非,一片疮痍。
而白鹭洲公园的经历,只是南京经历的一个缩写。在游船路线的终点——中华门,讲解员在告诉你刘伯温的精明算计和沈万三的生财之道的同时,也会告诉你中华门和南京城后来遭遇的一切。
当年,朱元璋为了保证城墙的质量,下令每一块砖头上都必须写上制造者的名字,以保证城墙的质量。城墙的设计上才用了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的形式,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可能正是这样的设计和对建筑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让明城墙历经战火,岿然不倒。直到日军的炮火打到城下。当年,唐生智就是在中华门上抵御外敌,但最终,日军从中华门西侧一点的位置打开豁口攻入南京。
现在的中华门是在原址上修复而成,用的城砖还都是当年的,只是粘合墙砖的粘合剂不再是当年的糯米汤、草木灰等原料。走上中华门最上层,看着脚下沿城墙而上的爬山虎,耳边风声不断,似在唱着民族和国家的千年沧桑。
扬州以园亭胜
《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在清代,天下闻名的是扬州园林,而非苏州园林。小记学习国画,老师常说: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讲的是国画的布局,要疏密结合,有虚有实。看过扬州园林,我便意识到,这也适用于传统中式园林的布局。
有“晚晴第一园”之称的何园在70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主要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4个院落,整体布局紧凑,但走在园中却疏密有别,疏的地方水面开阔平静,密的地方植物层叠错落有致。
在何园的“片石山房”中有很多假山,是何园的一大看点,其假山是用叠石技巧堆叠石头而成,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叠石衔接处却可以做到不着人工痕迹,与湖水、植物一起在布局上营造出丰富的层次,行走在假山间,每一个石孔看出去都有不同的景致。值得一提的是,何园的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片石山房的湖水中还有一轮“水中月”,是叠石后墙上的一处孔隙,被叠石遮掩,白天有光的时候,随着观者视角变化有阴晴圆缺之异,成为一道奇观。
同为扬州园林,个园在风格上就与何园迥然不同。“个”乃“竹”之一半,也是个园名字的由来。顾名思义,个园内遍布青竹,体现君子之气节,“中通外直,不折不屈”。觅句廊上的门联则写着“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在何园建筑区的北部花园种植着大量观赏竹,而在中部花园则以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出名。
春山以竹为主,其间插入石笋,种植牡丹芍药,一番春景;夏山以灰色太湖石为主,利用了太湖石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依亭傍松,自带清凉。秋山以黄山石为主,线条粗放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错落种植着红色鸡爪槭,秋意盎然。冬山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
扬州美 美在扬州水
扬州美,最美不过扬州水。扬州风光因水而增色,扬州历史也紧紧围绕着水变迁。
说到扬州的水,就不得不着重墨渲染瘦西湖。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流传至今,这二十四桥便位于如今的瘦西湖景区里。小记选择从南门的游船码头坐船进入瘦西湖景区。
经过著名的大虹桥,就算进入了瘦西湖景区最精华的部分,旅绿水悠悠,杨柳依依,长桥卧波,三步一楼五步一阁。飞檐从琼花从中露出一角,假山被绿水环境绕。下了游船,走进那些亭台楼阁才知道,每一楼、每一阁都有不同的景致。
比如吹台,亭台不大,四面窗框却设计得讲究至极,从四个方向看出去,就似4幅不同的山水画,一面“万条垂下绿丝绦”,一面白塔倒影,再一转身又是号称中国最美、最具艺术价值的五亭桥,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古人园林营造的精妙,相传乾隆曾在这里垂钓。
整个瘦西湖景区还包括万花园、徐园、月观、凫庄等众多值得一看的景点,粗粗游览也要4个小时,如果你有时间,在瘦西湖花上一天也值得。
一条运河穿古今
在瘦西湖,除了看景,也要看历史。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而运河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的发展史。
在中国目前保留的古运河中,扬州的古运河是最古老的一段,与当年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全部契合,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沿岸有鉴真东渡时的起航地文峰塔,扬州八大名刹之一的高旻寺,京杭大运河上的渡口东关古渡等几十个景点。
一路乘游船在古运河上走前行,你甚至可以假象自己是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在船穿上看江山、看美人、看国计民生,身在其中不得不赞叹其壮美、锦绣。
运河途经的东关古渡,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渡口。交通要道带来繁华,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渡口作为来往的客商和货物中转装集散的地方,必然有繁华的街市与之相依。东关古渡也不例外。
现在,与东关古渡隔各马路而望的就是著名的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老街。东关街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现在的东关街经过整修成为一个游客的必去之处,在不长的古街中,每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除了著名的个园就建在这里外,这条街上还有逸圃、汪氏小苑等小巧精致的老院落,还有扬州比较早建立起来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有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有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清真寺,有宋大城东门双瓮城遗址。
隐藏的名人故居更是数出十好几个,革命先烈江上青、清代著名学者刘文淇、政治家洪兰友、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等都曾在这里生活居住。要说这里是扬州最人杰地灵的地方也不为过。
行走在东关街,就能感受昔日扬州的繁华,看扬州最好的园林,听扬州名人的故事。现在的关东街上,还有一个小型的剧场,进行扬剧表演,一杯酸梅汤或一盏绿杨春茶就能看陪伴一整场演出的时间,那个时候,自己仿佛就是一个生活在扬州的老扬州人。
昔日古渡 今日文脉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如果给前面添上一句:“城不在大,有山则名”就恰恰适用于镇江,因为看名山是到镇江游玩的重头戏。
镇江,也是此次行程的终点,从扬州渡口乘坐渡轮独轮到扬州是个不错的选择,10分钟就是可以横渡长江。渡船,也是历史上两地居民通行、来往的主要方式。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就是在镇江汇就成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
说道渡河就不得不说西津古渡。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而西津渡的历史却远不止宋朝,早在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后经历唐宋元明清,今日的西津古渡保留了当年的码头遗址和历代的栈道,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国家级文物西津渡保护单位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这里是镇江的文脉所在。
现在的西津古渡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了明清建筑的遗迹,损坏严重的地方也进行了一些新建,但如果不洗洗分辨很难看出哪些是新建的。这些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飞檐雕花,朱漆阑干,古色古香。
天下第一江山
在镇江著名景点的售票口,都有售卖金山、焦山、北固山联票的业务,为游客提供更优惠的选择。
金山,号称“京口三山”之首,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一段,虽然在导游的口中,水漫金山究竟在镇江和浙江有一些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在金山观看“法海洞”时的兴奋心情。
而焦山和北固山也有各有特色,一个宛如“江中浮玉”,古偶幽静地被长江画环绕,也是长江中唯一一个四面环视的岛屿。一个山势险峻,并于《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息息相关,人们在这里最津津乐道的便是刘备结识孙尚香的甘露寺。
坐在山脚下的小店里,吃一碗藕粉藕圆,再带走一份状元饼,当然,还要记住古渡的历史,和长江边精致小城的万般姿色。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