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我今天看到了金鹰基金林的负面,或者是新闻媒体写的题目是《债基失落》,金鹰基金林龙军债基4亿多,归咎于市场不好从标题到正文,槽点挺多的可以说是对基金知之甚少的人写的
当然,我没有看到这篇稿子的署名,所以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是一般媒体写负面,不喜欢署名,这很正常。
首先,题目很奇怪什么是债基也输了基于债务损失大量资金的例子有很多债基债不仅是纯债,也不代表风险就一定低今年连短债和中短债都踩了不少雷文章第一句是债基,也就是债券型基金,一直被认为是证券投资基金的低风险品种好吧,笔者的债券基金知识已经暴露了
好吧,这并不过分接下来说债基亏损超过4亿就很奇怪了不讲剂量讲毒性都是耍流氓,不讲百分比讲量也是耍流氓才4个亿,还不够坤坤兰兰一天赔钱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的表达:
其实业绩的归属还不够细致。让我们看看这里的陈述:
看到权益类资产不超过20%,肯定有人会认为这是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部分债务组合怎么可能下降25%
在我之前的文章《固定收益+如何赚钱。它提到:
很多人在计算权益仓位的时候,并没有把可转债仓位考虑进去如果一只基金同时有20%的股票仓位,但有60%的可转债仓位,那么这只基金的波动基本上和主动股票型基金差不多,因为可转债的波动有时并不低于股票
那么林的这个产品是什么情况呢海王星辰,农民工的基金,一眼就看穿了底层资产肯定是债券部分持有大量可转债
股票只有14%是真的。往下看债券投资组合:
可转债的仓位已经达到了87%我之前说过,可转债的波动堪比股票基本上可转债仓位可以看作股票仓位,合起来就是权益类资产的仓位事实上,像林的这款偏债混合产品,权益仓位接近84%,因此是一款具有风险级别的产品,而不是普通固定收益+的R3风险级别
其实之前讲过市场上可转债仓位比较多的产品,比较混乱:
比如浙商的盈利能力提高了,股票仓位36%,债券中有76%的可转债。整体权益头寸约为85%:
这种表现是放在积极的权益中,是逆天的。但放在偏债的分类下,很容易被认为是垃圾产品:
纵观年内其他同类产品的跌幅,长信李因跌幅在16%左右:
华商的增信是这样的,下降不大:
广发转债年内跌幅也超过20%:
还有业内著名的兴全转债:
不过相比较而言,林在短期内确实做得差了一点不过,今年以来跌幅超过25%的主动股票型基金经理也不少,但分类不准让林特别尴尬
其实wind也发现了分类的问题。上个月,它宣布校准正在改进:
将来分类会更准确:
希望田甜基金等三方平台尽快校准分类毕竟散户一般无法接触到wind或者其他有基金评价资质的信息,包括很多券商银行渠道内部的资金池,连做接入的人都不了解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些散户看到股票持仓份额比较低,认为风险比较低,买入后发现波动太大,难以承受这种不准确的分类真的会伤害客户
* *是的,如果有一天我转行写负基金,应该算是网上下岗农民工的再就业方向吧至少写出来的稿子,公关老师不会笑话我吧
最后,朋友们,不要来媒体行业我们这个行业真的不行了当年在传送门的时候,我们要仔细核实稿件,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请教行业专业人士手稿在发表之前需要经过主编的审核,现在感觉媒体行业人才在下降,大家写稿都是投机目的很明确,但是很愚蠢流行什么就写什么,尤其是一些子领域看起来不需要什么门槛,但是很容易被业内朋友嘲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