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财网-专业的商业信息聚合平台
adtop
您的位置:商财网 > 科技数码

传统节气适应现在的气候变化吗?

时间:2017-02-06 10:34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夏冰    阅读量:18410   

2月3日正月初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可是,著名天气预告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指出,立春是一切节气中,严寒水平排在第三位的。以气象学的季节标准权衡,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

传统节气顺应目前的气候变化吗?

那么,依然比较严寒的立春节气,为何代表着“春季的开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气气候的变化,刚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还有效吗?

依照现代气象学标准权衡,立春是打了提早量的,实际上是在迎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前后次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构成的知识系统和社会实践。中国前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二十四节气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指点着传统农业生产和平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系统及其有关实践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系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创造”。

“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分界限(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那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有春的气味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常常是在谷雨立夏时入春。所谓立春,还只是一番‘立意’。”宋英杰对记者说。

宋英杰研究二十四节气已有十几年时间,去年“码”出了一本二十万字的《二十四节气志》,马上出版。“我们的立春,古时确定的标识是东风解冻;立冬的标识是水始冻。所之前人是以封冻、解冻界定冬春。但假如依照现代气象学标准来权衡,立春是打了提早量的,实际上是在迎春。”他表示,相似的例子是立秋,“立秋是一切节气中,酷热水平排在第三位的,比夏至还‘牛’,常常新秋尚远。”

古籍《群芳谱》对峙春的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树立也。”中国传统将立春的15天禀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期间,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降雨开始趋于增多。但对全国大大部分地方来讲,仅仅是出现了春天的前奏。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数千年历史。古代立春时,皇帝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乞求丰产。立春节气的风俗包含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以黄河中下流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关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讲,同一节气所描写的情形也许有很大不一样。另外,随着着气候变暖的趋向,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平常生活的指导功能也在弱化。

一名东北农业专家对宋英杰讲述的一个变化,让他印象深入。“在40年前,我们劝农民开春的时候必定要晚耕种,有一个谚语劝他千万别焦急,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40年过去了,我们目前是让他赶忙早种,缘由是气候暖了,早种也没紧要,叫‘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在耕种的问题上,一早一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北京等地有句谚语说,‘喝了白露珠,蚊子闭了嘴’,就是说到9月初,蚊子就不叮人了。但目前基本都是‘喝了寒露珠,蚊子闭了嘴’,就是说过了‘十一’一段时间,蚊子才不咬人了。只需你留意视察,就能够发现气候变化傍边的某种细节。”宋英杰说,二十四节气和蔼候变化,是他马上要展开的一个研究课题,有大批的研究工作要做。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天气气候的显著变化,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是不是仍有参考价值?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等工程师毛留喜以为,虽然如今二十四节气时间已经固定,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是动态的、陆续丰富的。不一样地区、不一样时期的老百姓联合当时的气候及农业栽种要求,与时俱进地将二十四节气当地化。近现代以来,农民也依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陆续付与节气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正和完善了与节气有关的农谚。

“在广大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深受农民朋友们的承认和爱好。‘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延迟’等节气谚语朗朗上口、广为传播,成为农民安排稼穑的依据。恰是因为二十四节气动态变化的内涵,它依然能够为如古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毛留喜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之光表示,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适用价值。好比,从目前非常流行的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彻底相反,医生碰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求预防的病也截然不一样。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随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随着节气走。

“节气和我们的生活不即不离,但实际上,经常是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形下,滋润着我们对万千气象的体验。”宋英杰以为,虽然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加速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关于稼穑的指点功能逐步削弱,但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光鲜地表现了中国人尊敬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连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征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中国二十四节气是独特的、完整的,已经浸润到我们的血脉甚至基因中,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具有韵律之美,能够说是中国人生活的‘标点句读’。”宋英杰说。

二十四节气要继续和发展,需“当地化”和“现代化”

历经千百年,二十四节气仍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施展着用处。可是,不能否定的是,一些地方的节气传统正在消失,年轻人对节气的认知逐步隐约,情感逐步淡漠。

“申遗成功挺好的,然而得苏醒地看到,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需求做的事儿太多了。申遗成功今后,不能够仅仅到故纸堆里翻翻前人是怎样想的,有些什么样的风俗。”宋英杰强调,“更重要的是继续和发展,是我们为二十四节气这个‘未完待续’的文化能续上点什么,让二十四节气变得更丰富。别让后人看这个时期的时候说:这个时期没做什么独特奉献。”

谈到古籍中对节气和候应(物候特征)的描写,宋英杰以为,有的极端出色,用三五个字就能够把节气或候应说得很明白、很逼真,例如“桃始花”“玄鸟至”“雷乃发声”等。但也有很多是需求改良的,有的是误会,有的是谬误,有的代表性不强,有的标记物一直有争议,有的难以观测视察。“一方面,是要‘当地化’,自己总结当地的独特物候标记物,别老背人家华夏地区的顺口溜。另外一方面,是要‘现代化’,对存在的局限和误差,我们要依据目前的认知改良它。”

曾留学日本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毕雪飞说,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更多的是以民间节日的方式传承实践,文学领域也有大批关于节气的表述。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指出,二十四节气中有些节气特别著名,但有些节气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被人们遗忘。“如何让大众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二十四节气,保护和弘扬这个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任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搜索

adr1
adr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