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能打破现状的交通计划的诉求也逐渐强烈。从无人驾驶到“超级地铁”,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看似疯狂的未来交通工具畅想。
或许在每日都多多少少能看到“黑科技来袭”、“超级 XX 更进一步”等新闻标题的当下,我们已经对这些“时髦”的技术概念产生了免疫力,认为它们很遥远,不可能实现。但事实上,这些 以前只停留在我们幻想中的炫酷交通工具已经逐步向我们走来,成为现实。
比如去年已经完成首次测试的“超级高铁”Hyperloop、今年获得首批订单的飞行汽车 Liberty 等等。他们中有的已蓄势待发,有点还在赶来的路上,有的却已山穷水尽。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年看似疯狂的超级交通工具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超级高铁”Hyperloop正向我们招手?
这些超级交通计划中 刷屏较多、发展较快的莫过于由“硅谷钢铁侠”Elon Musk推动的“超级高铁”Hyperloop。
“Hyperloop 是以真空钢管为轨道的亚音速级‘胶囊列车’”,“Hyperloop 每小时能前进 1200 公里,比子弹还快,一个小时就能把你从上海‘喷’到北京”,“Hyperloop 能在真空管道中‘无阻力运行’,运营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Hyperloop 将结合无人驾驶汽车、调度算法打造全智能化出行方式”等等。
这些看似疯狂的想法刚被提出就引来各方质疑,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落地协议的相继签订,让 Hyperloop 缓步走来,逐渐成为可能。
而在众多玩家中,一直领跑着这个项目的当数 Hyperloop one 和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HTT)。
这两家公司中 Hyperloop one 的刷屏指数较高,他们去年五月“着急”地拿出一个连刹车装置都还没有的“半成品”向大家展示了速度研发的进展——在拉斯维加斯北部的沙漠中,推进器用 1.9 秒瞬间加速至 640 公里,然后一头扎进沙堆里进行刹车。虽然加速时间的缩短具有积极意义,但这次测试的设备实在简陋,而且未涉及 Hyperloop 的关键技术磁悬浮、真空管等,因此刚测试完没多久就引起吃瓜群众的不满。不过莫急,Hyperloop one 的 CTO Brogan BamBrogan 表示,今年上旬完整的系统就会与大家见面,进行首次测试。
与喜欢“大张旗鼓”的 Hyperloop one 相比,HTT 则显得较为低调,一直“默默”寻找创新技术来实现 Hyperloop。比如公司研发出具传感功能的新型材料 vibranuim,并计划将其用来制作“高铁胶囊”。另外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感,HTT 称将与 Reflekt GMBH 合作用 VR/AR 技术给超级高铁增加虚拟的“窗外风景”。
虽然这两家公司走的路子不同,但他们都开启了烧钱模式。建造 Hyperloop 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目前 Hyperloop one 和 HTT 已各自烧掉了上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后续研发中没有坚实的资金后盾,项目将难以落地。
不过,现阶段 Hyperloop one 已经找到了大靠山——有钱任性的“中东土豪”迪拜。公司 CEO Rob Lloyd 表示,他们与迪拜世界港口公司签订了协议,并计划 2020 年先建成首条“货运超级高铁”。“我们希望以迪拜为切入点,尽快落实项目。”而后来居上的 HTT 本月初也宣布,将从捷克出发打造连通全欧洲的“超级高铁”。
尽管,自从 2013 年 Elon Musk 提出“超级高铁”计划以来,Hyperloop 就一直在“技术不成熟”、“费钱低效”、“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等等质疑声的迷雾中艰难前行,不过公众依然无法克制对这种超级交通方式的向往。想一想,如果从北京到深圳只需要 2 个小时的时间,从旧金山到纽约只要 3 个小时不到?
不可能不期待。
尴尬!为缓解交通堵塞而打造的“巴铁”却成了路障
但谁知道“超级地铁”落地后,会不会像去年上线路测的“巴铁”一样闹出笑话,变成无用的摆设呢?
秦皇岛北戴河某测试场内,试验机一身污垢、轨道锈迹斑斑。——别怀疑,这就是 去年红极一时的“巴铁1号”测试场的现状。
几个月前,这个号称“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问题,发展立体交通”的大块头在秦皇岛市上路开测。当时消息一出就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什么“中国最牛巴士”、“超级巴士”等等的名头也纷至沓来。近日“巴铁”又上报了,不过这次报道的不是它的最新研究进展,而是来自市民的抱怨。
“巴铁”热热闹闹了两个月之后就再没动静了,一直停在测试场内封尘。而为了给“巴铁”腾出两车道宽的测试轨道,六车道的路段生生截成四车道,加重了道路的压力,使得交通堵塞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以减少交通压力为目标的“巴铁”现在却成了“马路拦路虎”,这可谓是天大的笑话。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个尴尬的呢?
“巴铁”项目上线没多久就爆出“走暗标”、“公司不正规”、“资金断链”等丑闻,现在更是人走茶凉,仅留下一堆烂摊子。虽然有关负责人如今仍硬撑着,表示已找到新靠山,但 不排除这是一场打着“用技术改变世界”旗号的“大骗局”。
当然撇开这些不说,这个未来交通计划本身亦存在问题。下方悬空的“巴铁”可以在不干扰路面行驶车辆的情况下,自成一体的运载乘客,可以说是“空中奔跑的巴士”。这些创想听起来好像不错,不过细想之下你会发现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一节车厢就长达 22 米的“巴铁”若在路上行走,下面被“包裹”着的车辆就会像过隧道一样,只能无奈地跟着“巴铁”走,难以变道,而且也看不到路面情况,连自己走到哪都不知道,这又谈何不干扰。另外“巴铁”的身高、体重都超标,不符合道路行驶标准,如果要真正开通“巴铁”,路面的设施可能都要换掉。
仔细一想,已山穷水尽的“巴铁”有没有一点“后真相”(post-truth)的影子。
上天下地的“疯狂交通计划”会是未来吗?
除了这些刷屏较多的超级交通计划之外,还有哪些正在路上的关于未来交通的炫酷想法呢。
在路面已被充分利用,或者说是过分利用的当下,未来主义者已开始往天上发展,希望能制作出满足日常出行要求的飞天交通工具。
这一系列的点子可谓五花八门,而且其中有一些已经进入商业化进程。比如类似直升机的飞行车 Liberty,如 007 电影中飞行器般的喷漆背包 Martin Jetpack、夹在两个大风扇之间的飞行汽车 F-Bike 等等。
想一想,如果未来能开着这些交通工具在天上翱翔多酷啊,再也不用堵在路上,我飞过去就好了。不过如果空中的飞行物越来越多,我们想要仰望蓝天、感受阳光的机会是不是就更少了。除此之外,不少人还担心随之而来的噪音、排放、驾驶专业化等等问题。
当然,这些忧虑的前提是 飞行类交通工具能真正上路 。现阶段它们都只是土豪专享,而且受有关部门严格监管,可以说是供人消遣的玩具罢了。
而对于这种像科幻电影一样的汽车满天飞画面,有人期待,也有人嗤笑。Elon Musk 就是后者,他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多层地下隧道才是拯救城市交通的解决方案。
去年十二月,Elon Musk 就打趣称交通问题要把他搞疯了,他要开一家名为 Boring(无聊)的隧道公司,打造可容纳大量汽车甚至是“超级高铁”Hyperloop 的地下交通网络。当大家都以为 Musk 在开玩笑的时候,今年一月底这个隧道计划就已悄然开始动工。
目前,Musk 的盾构机正以每天 20 米左右的速度在地下前行。不过,按照这样的速度,马斯克的 30 层隧道计划或许要挖上数百年。虽然他预测说通过对盾构机的优化及改进,挖掘速度将能在短期内提升个 5 到 10 倍,但这个隧道计划仍不被众人看好。而且这么大规模的地下挖掘计划,是否会触碰地球内核的“底线”,带来安全隐患,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未知数。
而对于隧道计划能否成功这个问题,其实 Musk 本人也没有把握,他是这么说的:
“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如果说这些上天下地的拯救城市交通方案离我们有点远的话,现在入局者众多的无人驾驶计划似乎离我们更近。这种集成了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算法等高新技术的交通概念,虽然也是问题多多,但从近年无人驾驶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离这种智能生活已经不远了。
“逃离地球”旅行计划:前方是阴云密布还是朗朗晴空
随着航天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即使在地球里上天下地、音速穿行也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很多普通人也希望像宇航员一样能够来一次 “太空旅行”。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时,已经有极少部分人完成了商业太空飞行 。虽然受成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较为常见的“太空旅行”一般沿亚轨道飞行,最高绕行距离仅为 300 公里——这只能算是地球边沿观光。但飞行期间短暂失重和俯瞰蓝色星球等的特殊体验还是会令人为之兴奋。
不过,太空飞行中存在着种种技术门槛(如燃料、推进器等问题)而且研发成本实在高昂,因此目前已经开始提供这种亚轨道飞行的公司基本上只有 维珍银河和 XCOR两家,而且暂时都未能提供定期的亚轨道飞行服务。
其中在商业飞行领域相对靠前的维珍银河在 2014 年 12 月遭遇了“坠机事件”,此后一度大受打击,打乱了他们 2016 年载客上轨道的计划,而且其“太空旅行”服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饱受外界质疑。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后,维珍银河逐渐走出阴霾,重振旗鼓,并在去年宣布新一代太空飞船“SpaceShip Two”已研发成功。
不仅如此,银河维珍还开始预售“太空旅行”的船票,每人单价约 20 万美元。虽然前段时间出现了安全风波,但人们对这个旅行项目的热情似乎不减,现在公司已经收到了包括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布拉德·皮特,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英国哈里王子等 500 位名人的飞行订单。
更刺激的是, “地球边沿观光旅行”的技术都还没完善的时候,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筹备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例如 Space X 的火星旅行计划,英国王剑钻石公司的月球、小行星计划等等。
此外,受 NASA 的支持,Space X 的创始人 Musk 的目标可不仅仅是火星旅行,而是火星殖民!这些大胆的想法听起来确实会让人为之一振,但在运送探测器到火星都存在诸多难点的当下,要实现火星旅行似乎离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就目前来看,马斯克设想的这种火星旅途船票至少需要 100 亿美元,这肯定并不能算是一个现实的计划。对此,Space X 表示他们最终目标是将“火星旅行”单价将至 100,000 美元。当然,即使这一目标能兑现,“火星旅行”依然只是土豪专享的项目,离普通大众还有一大截的距离。不过,照比例换算的话,未来“地球观光旅行”是不是会像坐公交车一样便宜呢。
如果不够钱去火星,在地球边沿俯瞰地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十万年前的仰仗双腿走天涯,到四千年前的策马奔腾,再到最近一两百年间的汽车穿行,人类的出行方式一直在不断革新。虽然在过去 50 年间,人类社会并没有出现革新式的交通方式。但是这些蓄势待发的未来交通工具正在从狂想曲变成现实,未来 50 年我们或许能迎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世界正在不断缩小。
本文由 粹客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和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