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网络媒体走转改】忙到爆的急诊科,没"年味"却有"人情味"
编者案:
革命老区的蒙山深处,鲁西大地的欢快农家,东海之滨的茕茕海岛,黄河岸边的广袤油田……在阴历丁酉年马上降临之际,齐鲁大地正在上演如何的暖和?又在抒写如何的故事?从今天起,大众网采编人员分赴山东17市,记载最基层、最一线、最真实的暖和故事,复原齐鲁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动,以“暖和看扶贫、暖和回家路、暖和在基层、暖和大年节夜、暖和过大年”五大板块,推出“暖和中国——2017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
是不是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进入墓室后在东南角点一支烛炬。入市需谨严。
暖和中国——新春走基层(74)
【暖和在基层】忙到爆的急诊科,没“年味”却有“人情味”
时间:1月30日
地点:淄博市中心医院
记者:王镇
淄博市第一急救站——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没有节沐日相比较轻松的排班,没有安闲舒服的“囫囵觉”,就连三餐都要在值班室对于着处理,这就是急诊科医务人员们的过年方法。1月30日,大年初三,大众网记者走进淄博市第一急救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追随这里的医护人员过了一个特其余“年初三”。在此记者深有感想,只有效120%的真心和付出,才对得起120人这个崇高的称谓。
一名护士为患者做护理。
一天收治起码四五十名患者,诊室“变身”病房
匆匆吃过早餐,大众网记者便直奔淄博市中心医院。一踏进急诊科,门外浓浓的“年味儿”就荡然无存了——在患者身旁陪护的家人个个愁眉紧锁,一台台心电监护设备工作着,急诊科的“绿衣人”们忙着照料患者,几乎得空与记者交流,常常一个话题刚开首,就急匆匆走开了……记者拿过记载表一看,在过去24个小时内,这里共收治了四五十名患者,其中许多危重患者。
副护士长赵红耐心肠与患者交流。
“目前是过年嘛,病情轻一些的便可是来了,来到的基本都是病情比较重的。”副护士长赵红告知记者,节沐日期间的急诊常常较常日更为忙碌。这不,平常为患者提供诊疗的表里科诊室,也因床位紧张,变为了病房。
大众网记者刚到不久,其他医院的救护车又陆续开来几辆,把点名来此的患者送下,这更忙坏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
急诊科诊室几乎变为了病房。
“老师,感谢你啦!”一名老大娘站在外科诊室门外,朝着房子里的赵红翘起了大拇指。就在半个小时前,她还不晓得该去哪一个科室看病,明显,赵红一番耐心解释让她“找对了门儿”。忙着记载的赵红抬开端,冲着老大娘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当做的。”
外科大夫一个班就是24个小时,过年没法走亲戚
春节期间,急诊常常承当着更为严格的急救任务。特别晚饭时间后,暴饮暴食吃坏肠胃的,酗酒过度晕厥不醒的,情绪冲动大打出手的,几乎“不谋而合”来到医院……等这波儿患者诊疗结束,就基本接近清晨三四点了,医护人员才有也许趁着这点安闲打个小盹儿。
这张记载表足以显示节日的急诊科有何等忙碌。
“我们医院节沐日期间没有特别的排班,外科24个小时,外科8个小时。”急诊科外科值班大夫张大伟轻地说,对不歇息的节沐日,他已经习认为常。“绿衣人”过年,就不需求走亲访友吗?“初三值24个小时班,初四就用来睡觉了,再说也不是年年都排同一天,亲戚朋友也能懂得。”一名年轻护士说。
11:30,已经到了上午下班时间,医护人员们却依然放不下手中的工作,根本停不下来。也许“拖堂”30分钟后,有的人才躲到值班室里,把前一天做好的饭菜热一热,迅速地吃完。
出诊路上,护士透过车窗玻璃向外视察。
不到一个小时随车出诊两趟,“绿衣人”毫无牢骚
13:19,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下达指令:高新区甘家村某生活区,一名有心脏病史的老人,因孩子酒后打斗遭到刺激,出现心慌、胸闷症状,请速往救治。约20分钟后,大众网记者随出诊医务人员达到现场。经诊断,老人系心肌缺血,可口服药物医治,出诊人员遂返回。
大众网记者(右)协助将患者从挽救室转移到视察室。
赶回医院不久,警铃再次响起——张店区南定镇某医院,一名76岁的患者突发脑梗,需求转院医治。大众网记者再次随出诊人员赶到现场,只见,一名老大爷躺在病床上,右半边身材动弹不得。出诊医生做完初步诊断,决定将患者带回医院医治……
在救护车返程路上,56岁的担架工任师傅坐着打起了盹儿。
56岁的担架工任师傅行动迅速,一口吻扛着担架爬上四楼,将略胖地老大爷挪上担架车……同外科大夫一样,他也要值班24个小时,也要任务必达。单从膂力方面来说,他的工作不比急诊科任何一名医务人员强度低。
“您一天最多出诊多少次?”记者问。
“最多的一天有20屡次,基本是从早忙到晚。”老任一边用手势比画着,一边笑着说说。
救护车返回医院,医护人员又投入了忙碌地工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