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抛撒吉祥,让幸福随糌粑飘飞!
糌粑
将青稞炒熟,然后磨成粉,就是糌粑,它是藏民族最传统的主食之一。
在很多具有仪式感的藏族民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被赋予最吉祥、幸福的寓意,并充当主角,“粉”墨登场。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呈现的民俗和故事就与糌粑有关。
尼琼
2017年3月12日,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一个吉日。
初春的江孜县天气尚未转暖,每年的这一天,清晨尤感寒意。
早上6点40分,天未亮。
道路上,已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人群,或步行、或乘车、或骑乘电摩托,由江孜城的四面八方向白居寺聚集。
当晨光洒在江孜老城街道上,勾勒出一个姑娘的身影,她手捧经幡,肩背糌粑袋,步履匆匆。
很快,她的身影与人流汇聚一处,消失在白居寺方向的晨曦中……
她叫尼琼,江孜老城区布琼和央吉家的女儿。
“西藏粮仓”与骄傲的丰收
江孜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充足的日照、大面积的耕地、多年来治理有效的年楚河水的滋润,使得江孜连年丰收、粮食充盈。
“西藏粮仓在日喀则,日喀则粮仓在江孜。”这句民间传言享誉西藏。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粮食是江孜人的生命之根,也是骄傲之本。
这里的人们期盼丰收、热爱丰收,也炫耀丰收。
一个有关丰收的、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充满活力的民俗活动 —— 白居寺立经幡长杆(也叫竖经杆)仪式与相伴而生的“糌粑大战”,在每年的藏历元月十五日,如期而至。
布琼家
参加仪式的人们都想把自己备好的经幡系在经幡杆尽量高的位置,去晚了就有可能无法如愿。
尼琼有两个任务,首先要赶往白居寺措钦大殿前的广场,将自家的经幡系在白居寺的经杆上;第二个任务就是为爸爸布琼和妈妈央吉打前站,给随后赶去的父母,提供经杆正式竖立的准确时间,以便他们及时赶上这一吉祥的时刻。
通往白居寺的主道两侧,也早有小贩销售崭新的经幡。
尼琼随着早到的人群进了白居寺的大门。
布琼家的儿子和媳妇在家为父母早早准备好了酥油茶和早餐,布琼夫妇则忙活着准备参加仪式的各种用品,满满两布袋糌粑、酥油茶和小吃。
物品收拾停当,布琼先到佛堂供净水,再回到屋内,在火炉旁坐下,边吃着糌粑糊糊、喝着酥油茶,边跟家人讲着竖经幡杆的风俗和传统,以及日渐富足的日子。
“竖立经幡杆仪式在江孜有很久的历史,为白居寺的经杆换新经幡,同时,人们会相互抛洒糌粑,寓意吉祥、丰收,这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参加的人都会很开心。”布琼乐呵呵地给大家讲着。
齐加油,立经杆。
备“战”时刻。
充满幸福的瞬间。
系挂经幡与“抛帽游戏”
白居寺广场上,围绕着措钦大殿,4根长长的经杆上半部以木架支撑,倾斜着横放在地上,方便人们往上面系挂自家备好的经幡。
尼琼赶到广场,将经幡绑到经杆上,接着又转到支撑经杆的木架一边,用酥油在经杆上抹画5下……
陆续赶到的人们已将经杆团团围住,像尼琼一样,都依次系经幡、抹酥油,有的抹5下、有的抹3下,5下代表敬五色经幡,3下代表敬天、地、神。
处处细节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现在日子一年好过一年,我们希望并期盼这样的幸福长长久久。”尼琼说。
惠农政策惠泽“西藏粮仓”千家万户,西藏普通农家的温饱和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年年顺好。
接到女儿发来的消息,布琼老两口儿各自带上背篓和布包,出发了。
院子里的大黑狗虽然病了,没有力气站起来,但仍然摇着尾巴为主人送行。
赶到白居寺广场时,经杆尚未竖起,先到的人们,已经站满半个广场。
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们按捺不住,早已开始相互泼撒糌粑取乐。仪式尚未正式开始,每个到场者已然一身白色。
布琼与央吉老两口儿进到白居寺,先煨桑以示敬意,随后挤入广场上的人群中,口念吉祥祈祷词,手捏糌粑向还未竖立的经幡杆抛撒致意。
“喔呜……”吉祥的祈福号子在广场上此起彼伏,桑烟、糌粑混合在一起,伴着晨光升腾而上,布琼与央吉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氤氲的氛围里。
此时,人群自发做起了游戏,众人不时把帽子随性高抛,帽子落到哪里,众人便高声欢笑着向落点猛撒糌粑。很多人的帽子被抛到树上,更是引来人们如潮水般的哄笑,不一会儿,竟有十几个帽子在树上迎风摇摆。
风中,幸福的味道随糌粑四处飘飞……
立经幡杆
随着太阳从东方山坳里升起,第一缕阳光透过周边的树木,斑驳地射到广场上。
包裹经幡杆顶端黑色牦牛毛的布被取下,数十个身穿白色藏装的青壮年男子用粗麻绳索套住经幡杆中上部,联合用力,有的拉、有的维持平衡,经幡杆在桑烟与朝阳中被徐徐竖起。
广场众人齐齐手持糌粑,举向天空,喊出吉祥的号子,同时将手中糌粑一起抛撒向空中,顿时,整个广场陷入一片“白色海洋”。
竖立经幡杆的青壮年男子们都来自江孜县“西边”村,据说历年都是由“西边”村负责立经杆。
9点10分,第一根经幡杆被完全竖起,人们纷纷排队上前,将酥油涂抹在经杆上。浑身糌粑,已如“雪人”般的人们又簇拥着立经幡杆的男子们,移向下一根未立的经幡杆。人群移动的过程中,抛洒糌粑的节奏从未放缓,人流如白色长龙一般,一路喷洒着“白色烟雾”,所过之处,一片雪白。
号子声不曾间断,抛撒的糌粑不曾间断,经幡杆一个接一个,在这样的场面和节奏里被陆续立了起来。
人群重新聚集到措钦大殿正面广场上,齐声向大殿上方高喊“糌粑扔下来……”大殿上方的窗口也会有人向下抛撒糌粑以回应。
突然,大殿窗口扔下一大袋糌粑,广场上离糌粑袋较近的众人一拥而上,争抢糌粑袋,收藏做护身符,凡幸运抢到糌粑袋的人都会遭到其他众人的羡慕和糌粑祝福。
抛撒糌粑,祈福生活。
老汉我最喜欢“糌粑大战”了。
“糌粑大战”
立经幡杆的仪式结束后,年长者纷纷离场,剩下的年轻人们将吉祥口号喊得更加响亮,广场上的“糌粑大战”正式启幕。
糌粑洒在身上,寓意吉祥、庇佑,期盼丰收。但凡身上干干净净的人都会被众人撒上糌粑,被献上吉祥的祝福。
因此,场地之内,人们无一例外能躲过糌粑的“祝福”。
如果立经幡杆的过程中抛撒糌粑是以祈福为主,那么,此时的“糌粑大战”却衍生出了一定的娱乐意义,趣味丛生。
年轻人们相互追逐、抛撒糌粑,交战甚酣,所有人都成了“雪人”。
漫溢的幸福
时至中午,立经幡杆的男子们进入寺院的厨房,人手一把糌粑,列队围在第一根经幡杆的周围,高举糌粑,口中唱念吉祥号子后,一齐将糌粑向着经杆的方向抛撒,以此为当天的整个仪式画上终止符。
接下来,人们整理衣装,围坐一起,将各自带来的吃喝铺开,喝茶吃小吃,休息谈笑。
言谈话语基本都与来年的丰收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广场上,意犹未尽的年轻人们还在活跃追逐,互撒糌粑。
晚到的人们,也会受到他们的夹道“祝福”。
此刻,祈福声、嬉闹声、祝福声……一切代表幸福的声音,在春风中,伴随着糌粑在四散飘飞,飘向山谷,飘到江孜之外,久久回响……布琼带着家人回家时说:“春天来了,过几天就要开始春耕了,为了下一次丰收,我们得加油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