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线是抗日战争“路线图”的主要通道,笔者所在的市、区有长江岸线72公里多,据史料记载,沿途有新四军渡口、壕口、土雕堡等抗战设施十多处。如三江村境内的教堂附近,樊湖地区先后有16名新四军被敌人杀害,如今此处已是破烂不堪,杂草丛生。沿江多处“红色渡口”也是名存实亡。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结合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将沿江抗战设施并入其中同步规划加实施,使之形成多位一体的红色资源史料库。
二是把沿长江岸线抗战设施保护与旅游景点开发相统一,构建红色教育、景点开发、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模式,还可以将抗战设施的宣传与当地不同时期的文物、风土人情、自然等资源相融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风貌。
三是为长江沿线抗战设施“树碑立传”。各级政府,应设立长江沿线抗战设施保护专项基金,对已有的设施进行维修,对已经毁掉的设施,要在所在地树立纪念碑,介绍当时抗日的经历或故事,给后人留下红色记忆。
四是建立长江沿线抗战设施史料、故事收集机制,运用政协文史、党史、新四军研究会、老区革命故事撰写等形式,整理有关抗战史料,并编印成册,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党员主题日活动补充教材。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政协陈庆跃
编者:抗战设施遗址,已成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像身边的教科书,诉说着那段不屈抗争的历史,让人们感受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理保护利用抗战设施,既是不忘历史的宣言,也是为继往开来积蓄精神力量。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联手协作,加大保护力度,让年轻人不忘历史,在缅怀中奋发作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