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靠速度说话的运动,赛车比赛不仅是广大车迷的狂欢盛会,也成为汽车厂商们展现各自技术实力的最佳舞台。试想一下,自家品牌的赛车在满场观众的欢呼声中第一个冲过方格旗,还有比这更具说服力的广告吗?
而汽车厂商们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每当自家的赛车赢得比赛之后,他们总是会以此制作广告或是借机推出纪念版车型,炫耀自己在赛车运动中取得的成就。不得不说,这种宣传方式的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至少在消费者看来,在赛场上称霸一方的冠军赛车与只能看到别人尾灯的赛车相比,自然会更容易让人产生购买欲。
然而,赛车和民用车的区别可比人和人的区别大太多了。粗看之下,赛场上高速飞驰的赛车和日常生活中的民用车相比,只是降低车身、加了尾翼、换了轮毂、贴了拉花,可实际上,它们只是外观看起来还有点像,其余部分早已脱胎换骨、涅磐重生。
入门级:换药不换汤
这第一类赛车多为参加房车锦标赛的车辆,颇具代表性的便是国内的CTCC和国外的WTCC。此类赛车都以市场上售卖的量产车为基础打造而成,它们的原型车售价约为十万至二十万不等,在日常街头也随处可见。
在性能方面,原型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悬挂和制动等主要部件都会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赛车专用的版本。因为需要减轻赛车的重量,车内连内饰都被基本拆光,更不用说空调音响这些舒适性设备了。场地赛车通常只保留一个座椅,并且是专用的赛车座椅,夸张的造型为车手提供极佳的包裹性和支撑性,确保车手不会在过弯时被甩来甩去。
相比于原型车,赛车在外观上也会稍有不同,其中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尾部的那个大尾翼。与一些车主自己加装的尾翼不同,赛车的尾翼可都是“真家伙”,造型和翼片角度都经过计算机模拟和计算,能够确保赛车在高速行驶时获得足够的下压力。除此以外,赛车还会加装许多空气动力学套件,并在车尾底部安装扩散器,这都是为了让车辆能有足够的抓地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过了以上改装的赛车,已经成为一匹不折不扣的“赛道猛兽”,所以为了防止意外,它的安全性也必须随之提高。原车的安全气囊已经被悉数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将车手牢牢固定在座椅上的多点式安全带。而赛车安全方面最重要的一项改装,便是加装防滚架。粗壮的防滚架环绕整个乘员舱,使得整车的刚度大幅度增加,即使赛车发生翻滚也能保证车手的安全性。
显然,从量产车进化为赛车的道路可谓是“道阻且长”。这一连串的改装,实际上就是在量产车的车身上重新造了一辆新车,最终完工的赛车和最初的量产车只有车身是相同的,此乃换药不换汤。可千万别惊讶,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房车赛赛车。
进阶级:换药又换汤
相比于刚才介绍的“换药不换汤”的赛车,接下来要登场的可谓是“换药又换汤”,唯一不换的,就只剩下熬药的锅了。这类赛车中,又以DTM德国房车大师赛最具有代表性。
作为全世界规则最严格的赛车比赛之一,DTM对参赛赛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为了增加使用寿命,还在引擎进气口增加了限流器,进一步限制了最大功率。
而DTM赛车真正的大杀器,其实是它的车身结构。按照赛事规则,DTM赛车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单体壳加管架结构的底盘结构,这种结构与原型车的承载式车身大相径庭,倒是与F1赛车的车身结构类似,DTM也正是因此才获得了“披着房车外壳的F1”的称号。所以从本质上讲,DTM赛车是在方程式赛车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与量产车相似的车壳。
所以,从外观上看,DTM赛车与市售版车辆还是有一定关联的,看起来像是在量产车型上增加了无数空气动力学套件。只是这些车身面板都是由碳纤维制成的,通过快速接口与车身相连。当发生碰撞意外导致其损毁时,技师可以快速对其进行更换。
疗效杠杠的
汽车厂家投入巨资打造这些赛车,无论是在量产车基础上进行魔改的房车赛车,还是制造一辆纯粹的赛车再套上一个跑车的外壳,其目的都是为了检验自家的先进技术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是广大车友们在欣赏完赛车运动之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安全行车,千万别因为那些赛车和自己的座驾有些相像,就热血沸腾地玩命飚车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