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 中国多位院士专家解读大气浑浊成因与控制途径
中国环境保护部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大气浑浊成因与控制及趋向分析学术研究会,京津冀区域大气浑浊防治联合研究参谋组5名院士和整体专家组25名专家加入,对大气浑浊的成因与控制途径进行分析并达成多项共鸣。
大气浑浊防治获得积极成效
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优秀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8%,与2013年对比下降33%,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与2013年对比下降18%,为《大气浑浊防治行动筹划》(下称《大气十条》)实行以来下降幅度最大一年。京津冀区域平均优秀天数比例为56%,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北京市平均优秀天数比例为54.1%,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
大气浑浊管理核心和难点:夏季重浑浊天气频发
秋夏季是重浑浊多发季节。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重浑浊呈多发态势。2016年,进入夏季今后全国空气质量不升反降,11月、12月份优秀天数比例同比下降7.5、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分别上升7.4、5.4个百分点。11-12月京津冀区域产生6次影响范围广、连续时间长的重浑浊过程,PM2.5浓度同比上升6.4%。特殊是12月中下旬,全国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重浑浊天气,京津冀及周边的北京等35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石家庄等多地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夏季重浑浊天气频发较大幅度拉升了全年PM2.5平均浓度,必定水平上抵消了全年空气质量的改良成效,影响了大众对全年空气质量改良的感觉,成为现阶段大气浑浊管理的核心和难点。
京津冀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采暖季排放强度远高于非采暖季。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对比,主要浑浊物排放量增加了30%左右。
与会专家以为,《大气十条》的公布与实行推进中国大气浑浊控制思绪从“总量控制”过渡到“质量控制”,增进了中国主要大气浑浊物排放量迅速下降。2005年-2010年间,中国(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下降了12.8%。2013年-2015年间,据有关研究预算,主要浑浊物排放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之外均出现迅速下降趋向。
工业排放是中国大气浑浊的第一大排放源
如今,工业排放是中国SO2、氮氧化物(NOX)、一次细颗粒物(PM2.5)及VOCs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NOX和VOCs的重要排放源。
所以在将来排放控制中,需强化钢铁、水泥和玻璃等非电行业的提标改造、燃煤汽锅整治、民用散煤干净利用、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能源加工储运改行挥发性有机物管理等办法,完成SO2、NOX、一次PM2.5和VOCs排放量同步下降。
浑浊物排放是大气浑浊构成内因 仍须大幅度减排
在中国大气浑浊成因方面,与会专家以为,大气自己具有自净能力,在排放总量相比较较低的情形下,大气分散用处能够使大气浑浊物浓缩和消失,大气氧化用处能够将大气成分有用地降解并消除。大气成分能够积累到构成大气浑浊的水平,主要缘由是3个方面,即浑浊物一次排放、二次转化和气象条件。
浑浊物排放是大气浑浊构成的内因。中国如今面对的主要大气浑浊问题,是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浑浊问题,大气中多种浑浊物都以很高的浓度水平存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迅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过程中,颗粒物(PM)、SO2、NOX、VOCs、氨等排缩小幅增加,并且高密度地集中在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这是中国重点城市群大气浑浊频发的本源。
最近几年来,中国投入很大的力气实行浑浊减排,SO2、NOX和PM2.5等浑浊物排放量出现下降,但整体上排放在全球仍居于高位,仍须较大幅度实行减排。同时,VOCs、氨等排放尚需求加大力度实行高效减排。
PM2.5起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PM2.5起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最新的研究显示,除过SO2转化为硫酸盐,NOX转化为硝酸盐,VOCs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氨转化为铵盐等过程外,还存在这些化学成分之间的互相影响,如NO2增进SO2加速转化为硫酸盐,产生“1+1>2”的大气浑浊生成成效。
气象条件是大气浑浊构成的外因。不利的气象条件,好比静稳、小风、高湿和逆温等,会在排放基原形同的条件下致使更严重的大气浑浊。2016年气象条件整体不利,特殊12月是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12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情形偏高2.6℃。
大气浑浊防控:控制煤炭消费规模 优化能源消费和产业构造
在大气浑浊防控途径方面,与会专家以为,应增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干净煤供给系统,进一步推进煤炭高效干净集中利用。处理京津冀秋夏季农村供暖煤炭散烧浑浊高强度排放的问题。有用控制煤炭消费规模,增强散煤管理;有序淘汰民用散烧煤和10吨以下燃煤工业汽锅。2030年,京津冀煤炭用于集约化利用提升到90%以上,力争京津冀2030年煤炭比重降至40%以下,农村散煤减少50%以上。
二是构造减排和工程减排联合,推进工业烟气浑浊深度管理和超低排放控制。进一步优化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构造和产业构造,提升集中度,淘汰落伍产能,下降单位产品能耗,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20年基本淘汰钢铁、电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落伍产能;推进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全过程节能和烟气管理工程,发展多浑浊物协同控制新技术和超低排放控制技术。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减少50%以上。
三是整体实行轨道和公交都市战略,重塑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行“干净柴油机行动筹划”;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行动筹划”,构建“超低-零行驶排放”的新能源交通系统。
四是增壮大气浑浊防治有关科学研究,树立大气浑浊防治的系统科技支持系统。增强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浑浊监测网络,动态浑浊源清单和空气质量猜测预告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大气浑浊防治进入到精准管理新阶段。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