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3月27日讯(记者 何珊) 3月26日,北京房地产政策再加码,从规划建设、销售使用、购房资格、个人信贷等层面精准打击“商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商住”限购政策的先河。
根据北京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在建在售商业、办公类项目(以下简称“商办类项目”)销售对象限定为合法登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个人购房贷款。
对于北京市本轮对于商住房的调控,是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又一重大诠释,众多业内专家也表示商改住现象应该重拳治理。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尹飞:北京重拳治理商改住 正本清源意义重大
商改住、办改住,本身就是违规变更房屋规划用途的行为,这次北京市全面叫停商办改住,是正本清源,让这些商业办公项目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路径上来,也是为消费者负责,保护购房人权益的重要举措。
商改住盛行,主要出现在少数一线城市,由于严格的住房限购以及住宅价格较高,不少人将购买小面积商业办公项目,作为投资或者过渡性居住,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商业办公项目设计、开发建设成住宅对外销售。这类违规操作,一方面导致政府在区域或商圈的规划落空,大量商业办公楼盘用于居住,经济活动聚集效应减弱,另一方面对商改住进行炒作,也拉高商业办公用房的成本,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全面叫停商改住刻不容缓,北京这次出手可以说非常及时、果断,意义重大。
北京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会长李文杰:商改住将成为历史
商改住新政,全面遏制商业办公用房市场的不正之风,开发商不能建、个人不让买、银行不给贷、中介不许代理,继续顶风作案的,后果很严重,一经查实,收回土地,银行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授信,代理机构注销。在新政的高压态势下,违规商改住的供应和需求同步封杀,商改住这个商不商住不住的怪胎,将告别北京市场,成为历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赵秀池:北京让住宅回归居住属性的同时也让商业办公回归承载业态的属性
商业办公项目按照规划用途进行开发、建设、销售、使用,是国家规划法的要求,但部分开发企业将商业办公项目开发成所谓的“商改住”,并将其作为住宅销售给个人,存在欺骗购房者的嫌疑。
购房者购买“商改住”产品,实际上买到的是有法律瑕疵的产品,不仅无法享受住宅所能享有的权益,如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也不能享受居民用水用电的价格优惠,不能办理落户。同时,由于此类项目居住与商业办公行为混杂,商业办公的经营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次政策,要求单元分割面积不得小于500平方米,从规划设计上遏制了将其建成住宅的可能性,是对之前“商改住”行为的“拨乱反正”。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商改住”面积基本上在100平方米以下,限制个人购买此类“商改住”产品,实际上是要求消费者不得购买有瑕疵的产品,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商业办公正常经营活动的保护,让这类产品回归承载业态的属性。
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商住是“伪住宅” 北京队商改住“零容忍”
这次,北京市从规划、建设、销售、使用、信贷等全链条、各环节集中发力,对商改住“零容忍”。商住本身就是开发商为了利益制造出的“伪住宅”,这类项目既破坏了城市发展格局、弱化了限购政策效果,在实际居住中还存在生活成本高、没有配套、环境嘈杂、安全隐患等问题。此次北京商改住调控措施既是继3.17楼市新政以来,再一记重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又是对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有效促进人口调控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