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金融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在我国,所谓普惠金融,即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就是要“做大池、养大鱼”
普惠金融与普惠对象,就像“水”与“鱼”的关系。我们要涵养金融这一池“活水”,还要通过引“金融活水”,培育更多好项目好企业,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普惠金融有助于壮大实体经济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命运共同体,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没有变。我们要创新企业融资机制,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的产业加快壮大,又帮助困难企业恢复造血功能。
普惠金融实现形式很多样
渠道普惠
“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企业融资方便了,信贷投放增加了,资金渠道更丰富了。
创业普惠
为想创业、能创业的人提供金融支持,帮助创业者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圆创业梦想。
便捷普惠
让小镇村落里都有农信服务点,提供小额取款、转账、缴费等金融业务,让农民不出村就能得到金融服务。
业务普惠
公开贷款条件、办理手续、收费标准,让老百姓办事清清楚楚。减免相关金融服务费用,降低百姓办理银行业务成本。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