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4月18日讯(记者 宋祖锋) 18日记者获悉,在历时59天航行10274海里后,向阳红09号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抵达三亚完成第一航段任务。此航段蛟龙号累计下潜11次,在3000米深海底发现体长约5米的大型软体生物。
从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有十余个航次调查过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但从未直接发现海底活动热液喷口。自2012年以来,我国大洋24、26I、28、33I航次在该海域开展了综合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和环境调查,成功发现了27处海底活动热液喷口和多金属硫化物丘与黑暗生态系统。
除了发现数量众多的热液喷口,科考人员在水下3000米深的热液区还发现一些体型很大的深海生物。“我们发现一种类似乌贼的深海大型软体生物,体长约5米。”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说,在热液区还聚集了高密度的虾、海螺等生物,其中还发现了直径1米左右的大海葵,说明在热液区生物物种比较突出,生物密度也比较大。
“在本航段中,我国第二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首次独立完成主驾驶操作。”丁忠军说,在本轮独立主驾驶作业中,我国自主选拔培养的第二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均熟练驾驶蛟龙号在热液区复杂环境下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潜作业任务,我国第二批6名载人潜水器实习潜航员首轮独立主驾驶蛟龙号作业全部完成,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