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上海产权交易所里,一家民企以4900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简称上工厂)100%股权。至此,上工厂全体职工随同这家有着近百年厂史的企业,走出了“国企”序列。
2004年以来,为从根本上解决主业不突出、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海电气)实施了由集团统一领导的企业改革重组。“十二五”期间,上海电气将清理四级次企业和集中主业、剥离非主业作为改革重点,企业法人户数由期初的1000余户减少到期末的200余户。同时,通过改革,分流安置职工1万余人。
“亏损企业关停,合营企业转让股份,尚有品牌价值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制订‘一厂一策’的改革方案时,与之并重的还有一份《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上海电气企业改革办公室主任祝健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电气这几年能平稳推进企业改革,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在于用一系列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在于越来越重视关注职工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的保障及维护。其中,历时3年探索终获改制成功的上工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先解决好支付改革成本的来源
2014年,上工厂作为非核心板块,被上海电气列为新一轮国资国企转改制企业,公司的工作重心从生产经营转为寻找战略投资方,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之路。
1921年建厂的上工厂,有着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品牌效应。探索改制的第一年,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的上工厂,由于资产盘子过大,吓退了众多战略投资方,第一个改制方案流产了。
2015年,上工厂通过创新改革思路,推进企业轻资产运行。他们把近1.3亿元的庞大资产梳理、剥离成4900万元资产整体挂牌上市,并于2016年2月实施先搬迁再改制的“战术”,先行一步完成资产清、人员清、场地清、历史问题清的彻底改革。
“在这个轻资产的盘子中,品牌、经营团队等无形资产占有很高比例,达到900万元。”总经理龚秀刚对《工人日报》说,这个方案最大限度保护了国有资产,却把个人置于冒险的境地。“在不知道未来东家是谁的情况下,先要放弃国企身份的‘保险带’,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对于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至关重要。”祝健介绍,集团把土地等优质资源从企业中剥离集中运作,是集团支付改革成本的重要来源,从而保证在企业改革方案制定特别是人员分流政策制定时,能够做到纵向与前期改革政策的平衡,横向与集团现有面上政策的平衡,使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既有延续性,又有公平性。
“整个分流安置过程,无一起争议纠纷”
“企业改革切忌踩‘急油门’,平时不与职工讲清楚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宣传改革的意义与必要性,事到临头匆匆出台改革方案,极易激化职工情绪,从而影响改革进程。”已在企改办工作了10多年的祝健说,企业改革方案初稿形成后,首先要经过集团专家评审小组的风险评估和方案论证,从不同角度审视改革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对涉及稳定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对于存在稳定风险的方案,必须在信访办指导下进行修改,待方案完善后重新评审。
“对于企业改革,上海市机电工会明确要求企业工会在全程参与企业改革方案的意见征询、制订、实施的同时,还要配合做好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和诉求。”机电工会民管部部长彭伟兴告诉记者。
上工厂工会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搜集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性资料、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企业案例分析等,编写成班组学习资料,层层动员职工参与学习讨论。面上,厂工会召开核心骨干座谈会、职工代表分组讨论会等;点上,对所有职工开展个别谈心,充分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利益诉求。谈话情况都及时反馈给行政领导班子。
“细致到每一位职工的宣传与沟通工作,使有疑虑的职工在思想上支持改革,在行动上参与改革。”时任上工厂工会主席周文洁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员安置方案》。
据介绍,改制前上工厂在册职工总数189人。第一次实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是在2016年初,因企业搬迁,部分职工向公司提出协议解除劳动关系,具体分为三条安置渠道:继续履行劳动关系有108人,委托上海电气托管托养8人,协商解除劳动关系73人。2017年2月实施整体股权转让后,所有职工都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与转制为民营企业的新“上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目前在册职工66人。
“整个分流安置工作平稳有序,无一起争议纠纷,无一人上访。”周文洁说。
安置工作细到了家
职工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企业改制职工劳动关系处置方案》,是改制企业召开职代会的一项最重要的议程,也是必经的法定程序。
上工厂梳理了职工代表比例结构,严格按《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执行,确保代表分布面覆盖到每个班组。
2015年底,《公司改制方案》在职代会上提请全体职工代表审议。《人员安置方案》提前15天告知全体职工代表,并要求每个职工代表把《人员安置方案》传达到所在班组,听取基层职工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诉求逐条反馈,公司党政工主要领导参与每个职工代表小组讨论。
经过充分讨论、审议、协商,共修改完善了职工代表提出的涉及9个方面26条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六个一块”的特殊保护条款,因人施策:
——低收入群体托一块。针对长期处于低收入的职工专门制定政策给予一次性专项补助,共涉及30人,125人次,总计补助费12.5万元;
——临界点职工放一块。在企业工作年满10年以上、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上海电气制定了托管托养至法定退休年龄的保护政策,按上海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生活费,“四金”均由企业负责缴纳。对于这部分职工,哪怕岗位再重要,企业再需要,只要本人提出申请意愿,一律放行;
——生活困难职工帮一块。根据职工的困难状况,梳理出10条较集中的、具有普遍性的困难,由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部门工会核实,公司工会批准后,加大帮困力度,根据不同的困难程度,给予5000元至3万元的一次性困难补助;
——老工伤职工补一块。对在《工伤条例》出台前发生工伤的职工,专门在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中加入了《老工伤补偿办法》,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解决了28名核定范围内的老工伤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补偿金额78万元;
——低技能职工扶一块。对于年龄大、岗位替代性强、就业有困难的职工,企业根据其综合情况,通过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平台和同行业兄弟单位推荐就业岗位,尽最大努力保障职工重新上岗;
——搬迁职工助一块。采取调整上下班时间、安排短驳车等措施,帮助职工克服上下班路途远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工作。
在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职代会上,《企业改制方案》和《人员安置方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提请职工代表表决,40名正式职工代表以39票赞成的表决结果,一次性高票通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