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一、研究院简介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安徽省政府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精神的具体落实,由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签约并于2014年4月正式注册设立。研究院定位于创新型科研及产业转化机构,致力于将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安徽省、合肥市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政策相结合,通过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集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人才和资本要素,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
研究院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占地面积114亩,规划建筑面积7.6万平米。
二、研究院定位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依托清华大学学科综合优势和合肥市产业政策优势,以新型管理机制吸引、聚集和培养一流人才,实现理工文管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防控和应急管理综合集成等关键技术;建设公共安全综合开放式研究平台,构建公共安全科学理论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学科体系、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体系,会聚科技、人才和资本要素,创建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基地。
三、研究院运行机制
1、研究院基础属性。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是纳入合肥市事业单位管理的不定级别、不定编制、非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其举办单位为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
2、决策与管理机构。研究院设管理委员会,现由合肥市和清华大学各委派10名委员,负责决策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及重大事项。研究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每届任期5年。院长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范维澄担任,执行院长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教授袁宏永担任。合肥经开区委派分管副主任兼任清华合肥研究院副院长。
3、经费来源及使用。研究院基建总投资约4.5亿元,由合肥经开区负责建设并交清华合肥院无偿使用。合肥市及合肥经开区为清华合肥院提供研发经费支持,从研究院成立之年起,每年向研究院拨付资金6000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3000万元),连续支持5年,共3亿元;其中拨付经费的10%用于日常行政办公,20%通过协议方式委托清华大学开展与清华合肥研究院项目研究相关的工作,拨入经费的70%作为研究院事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实验设施的研建运行、科技研发、技术成果产业化、创业投资等。
4、基本管理制度。研究院根据清华大学及合肥市事业单位相关管理规定,制定了研究院财务管理(差旅、接待、薪酬福利等)、采购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办公等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合肥市拨付经费进行合规合法使用。
5、组织架构。研究院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实验条件部、科学研究部四个部门以及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合肥监测中心和教学培训中心四个二级单位。
6、产业转化。清华控股企业——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院产业转化市场主体,该企业已相继与合肥建投集团、杭州胄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泽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承担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项目和智能消防项目的市场化运行。
四、研究院主要实验平台
研究院主要建设公共安全综合实验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安全综合实验平台包括下一代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原型平台、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实验平台、城市公共安全虚实结合研究平台、灾害环境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平台、大型移动真实灾害数据采集实验平台、人员行为分析及疏散实验平台、智慧安全社区研究示范平台和公共安全大数据中心等八大研究平台,这些实验平台将研究公共安全事故、灾害或事件成灾机理和演化规律,形成公共安全领域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基础,构建系统的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上述实验平台,针对我国应急体系、应急装备标准化,公共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安全科教基地和公共安全研究成果应用,建设检验检测中心、教学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公共安全装备检验检测、面向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民众开展教育培训、促进公共安全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等服务。(平台情况附后)
五、研究院人才建设
1、人员构成。研究院人员分为全日制和兼职人员,目前有全职工作人员17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2人,本科2人,其中所有科研人员均来自985高校;兼职工作人员21人,全部为清华大学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学者1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名。
2、获得荣誉和称号。2014年,执行院长袁宏永获合肥市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奖;副院长苏国锋入选合肥市第四批“百人计划”。2015年,吴征威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李祥东、许令顺、付明入选合肥市“百人计划”。2016年,王道亮入选“合肥市领军人才”,吴征威带领的“复合飞行器应急监测监控系统创新团队”入选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
3、驻美国人才工作站。研究院与经开区管委会合作,共建驻美国人才工作站,负责为合肥市和经开区在美国招募高端人才,引进高科技项目。截止2016年12月31日,工作站已发回人才团队信息20条,项目信息23条,项目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环保等多个领域,并于2016年下半年分别引荐生物仿制药生产基地项目和钢铁冶炼节能项目回国考察访问。
六、研究院在建、在谈重大项目
(一)在建项目
1、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项目综合清华大学在土木工程、力学、电子、先进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公共安全等学科的尖端应用技术,针对合肥市范围内公路桥梁、供水和燃气管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建立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交通、燃气、热力、给排水、电力管网等)安全运行综合监测中心。项目一期在合肥市选择五座典型桥梁、25Km供水管网以及2.5Km燃气管网相邻地下空间进行试点工程,现已顺利完工,清华合肥院正在进行二期项目立项及方案编制工作。同时,清华合肥院正在与郑州、青岛、深圳、沈阳等城市洽谈,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为模版,在相关城市开展“智慧安全城市”建设工作。
2、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是一项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型综合性技术,与传统的净化方法相比,结合了去除有害气体、沉积颗粒污染、杀灭有害细菌和调节离子平衡的作用,具有费用低、耗能少、净化效率高,且无二次污染、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一套能够综合改善“理-化-生”、友好兼顾“人-机-环”的先进技术系统,在舰船微小环境优化方面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推广前景。现清华合肥院已试制出高效空气净化灭菌原型样机,并送交海军总装备部验证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效果检测,完成后海军系统将进行上船实测。
3、公交智能消防系统
该项目引进杭州胄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和团队,开发出基于胄天公司及瑞典DAFO技术平台的公交智能消防系统,可以有效对公交大巴发动机舱、乘员舱以及新能源大巴车锂电池舱进行有效保护,水成膜灭火剂快速、高效灭火,可以有效的迅速降温抗复燃,对人体健康无害,填补了国内在公交车智能消防领域的空白,产品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清控网御互联网及物联网安全防御系统
该项目引进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技术和人才资源,开发互联网及物联网安全产品,以网络攻防技术为主体,以车联网防御、智慧城市(核电能源等行业)防御为两翼,主要面向整车制造商、车联网服务商和政府、军工、核电、石化等行业用户提供车联网、智慧城市、核电能源等行业安全硬件、软件、系统平台产品;提供主动防御式在线远程全天候监测;提供检测、咨询、风评、加固服务和解决方案。目标发展成为网络安全监测、检测、风评、防御与应急管控公共安全领域国内领先企业。现正在进行项目公司筹备注册流程。
5、无人机培训
研究院由院内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申报并成为安徽省首家获得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授权的无人机“驾校”。无人机培训驾校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合格学员20余名。研究院还分别前往合肥市六安路小学、潜山路小学开展义务教学活动,普及无人机知识。
(二)在谈项目
1、国家安全生产综合实训演练基地
国家安监总局“十三五”规划约30亿建设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与实训基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经过对多所国内外先进公共安全科研机构调研考察后,提出联合国家安监总局,以美国德州“灾难城”为蓝本,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建设合肥公共安全大型培训与体验基地,并打造成为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公共安全培训与体验基地。
2、公共安全装备检验检测基地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拟联合国家安监总局,利用清华合肥院建设的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实验平台、灾害环境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平台和大型移动真实灾害数据采集实验平台,建立公共安全装备产品的检验测试平台,实现对灾害要素(物质、能量、信息)的有效控制和科学计量,编制典型重大突发事件系列环境试验标准,对应急救援装备在特殊灾害环境的适用性和本安性、应急救援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智慧经开
按照合肥经开区“创新高地、大家风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将空间地理信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开发区信息化建设中,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开放化的建设模式带动开发区建设,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规划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一流、运转透明的“智慧经开区”。
智慧经开区建设目标是“统一平台、互联互通”。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大支撑系统、十一项智慧应用”。一个平台为智慧经开城市运营综合监管平台;两个中心为城市智慧运营中心和企业智慧服务中心、城市智慧运营中心;三大支撑系统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大数据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十一项智慧应用涵盖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生态环保五个方面。
七、研究院发展展望
清华大学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安监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部委的“十三五”规划制定,清华合肥院将成为开展公共安全方向科研及产业转化具体工作的重要基地,将持续为安徽省和合肥市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及产业做出贡献,向全国辐射,向国际推广应用,努力建设成为公共安全领域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
附件:1、清华合肥研究院在肥发展大事记
2、清华合肥研究院各实验平台介绍
附件一
清华合肥研究院在肥发展大事记
1、2011年3月9日,清华大学与安徽省政府签订《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2、2013年12月30日,合肥市政府、合肥经开区与清华大学签署联合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协议。
3、2014年4月28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完成注册流程,获取合肥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4、2014年5月9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举行第一次管委会会议暨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双方共16名委员参会。
5、2014年8月21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项目参加合肥经开区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9月1日,建设单位安徽省三建正式进场。
6、2016年1月8日,研究院举行启用仪式,研究院一期综合信息楼、科研业务楼、培训演练楼、技术创新楼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实验大楼、振动力学楼预计于2017年年底建成使用。同日,研究院召开第二次管理委员会会议,双方共20名委员参会。
附件二
清华合肥研究院各实验平台介绍
1、下一代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原型平台
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所取得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基础上,面向国家发展公共安全重大需求,基于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行业战略深入研究,针对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应急现场信息快速获取难点,构建基于物联网、公共安全和云计算综合技术,以“感、传、知、用”应用架构为核心的下一代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原型平台,为突发事件日常监控和事件信息获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并与风险评估、应急指挥决策有机结合,提高信息获取、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工作的效率。主要包括:云计算系统环境、通信网络安全基础支撑、公共安全物联网信息综合接入系统以及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及研究、开发、测试、运行监测支撑系统。
2、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实验平台
该平台通过研制搭建综合实验装置、完成先进测量分析系统的集成和构建小型机基础上的数值模拟集群,形成可开展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综合研究的技术支撑系统。该实验平台主要由风洞、温湿度控制系统、喷雾系统、降雨系统、降雪系统和日照系统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组成,耦合风、雨、雪、雾、冰、高低温、湿热、日照等各种灾害因子。风洞总体尺寸为71.5m*25.75m*9.7m(长*宽*高),最大设计风速为80m/s,温度-50℃~+80℃。通过模拟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大风、强降雨、洪水、火灾、气体泄漏、建筑物破坏、基础设施破坏等),揭示各种突发事件之间的衍生和耦合规律。
3、城市公共安全虚实结合研究平台
基于实体城市物理模型与虚拟三维影像相结合的联动方式,实现对城市多种突发事件及其耦合情况下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演示,实现灾害场景模拟再现、监测监控、信息传递、信息接入、预测预警、决策控制等环节的动态展示,并为灾害重现、风险评估、情景推演、预案演练、教育培训等提供直观可视化的表现手段,将突发事件、承载载体与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为城市灾害规律研究、城市灾害监控技术以及城市应急演练管理提供研究支持和技术平台。
4、灾害环境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平台
通过模拟各种灾害环境,将暖体假人装置、防护装备和器材、灾害环境测量设备等置于该环境之中,测量模拟灾害环境下人体各部分的压力分布、温度分布和热通量情况,测量人员呼吸毒性,得到各种灾害环境中人员受伤害的情况;测定各种防护装备和器材在灾害环境下的性能指标,得到各种装备和器材对人体的防护效果。可用于个人防护用品检测,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可用于防护设施的检测和人体与环境适应性的检测;围绕暖体假人可以组建不同的实验台架,模拟测试不同灾害环境中人员的反应情况。
5、大型移动真实灾害数据采集实验平台
平台集成了众多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国际尖端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灾害事故检测分析设备,具有同级别固定实验室的装备、性能,兼有移动灵活、反应快速、安全可靠等特点,既能完成常规实验室条件下的灾害事故实验测试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又能充分适应野外工作环境,为事故现场提供多种检测分析功能,仪器本身具有自我矫正能力并能提供相应的报警能力。
6、人员行为分析及疏散实验平台
该平台研究内容:人员行为及运动特征、疏散速度、人群密度、人群流量、轨迹跟踪、人脸识别。通过一系列实验区场景监控系统,如高清阵列红外摄像运动轨迹跟踪,恒速球摄像机实现多目标监控,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灾害场景,无线跟踪系统,人脸检测与识别,实时图像处理与分析进行分析实验。
7、智慧安全社区研究示范平台
该平台指的是以整个园区为平台,将传感感知、网络通信、智慧智能信息分析处理、安全监管、应用服务等整合在一个有机高效的系统之中,实现园区的智慧化管理。通过智能会议室与客房、门禁管理、人员定位与消防疏散、安防等系统对身处园区内的人,实现统一指引、管理以及防护;通过智能楼宇、环境监测等,全面掌握园区的运行状态,实现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通过全园监控中心和应急指挥大厅的建设,为日常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管理、预警以及发布。
8、公共安全大数据中心
该中心围绕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和突发事件综合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需求,建设公共安全科研与应急管理业务相关的多样化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及展示基础软硬件环境和平台,为公共安全科研与产业化应提供支撑服务。
9、检验检测中心
该中心利用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实验平台、灾害环境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平台和大型移动真实灾害数据采集实验平台,建立公共安全装备产品的检验测试平台,对公共安全装备产品进行检验。通过利用模拟大风、强降雨、洪水、火灾、气体泄漏、火灾、建筑物破坏、基础设施破坏等典型的复杂灾害环境检验测试室外空间新型公共安全装备的适应性,利用灾害事故环境模拟系统检验测试室内空间新型公共安全装备的适应性,利用大型移动真实灾害数据采集实验平台进入真实现场检验测试新型公共安全装备的适应性。
10、教学培训中心
通过场所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建设,提供与公共安全装备开发、测试、维护、安全保障等培训环境,满足对应急管理人员和公众进行培训体验的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监控系统、教学环境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教学转播系统等。
11、技术转移中心
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孵化和专门人才培养,研发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孵化培育一批科技企业,促进合肥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创新产业基地。主要提供孵化园区公共基础设施、设备,向孵化企业提供共享服务,包括文讯、电讯、收发、保安、会议、接待、秘书等办公服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