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财网-专业的商业信息聚合平台
adtop
您的位置:商财网 > 热点观察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时间:2017-07-30 12:17   来源: 互联网    作者:许一诺    阅读量:13041   

原标题: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克里斯多夫·诺兰的《敦刻尔克》已经在海外、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上映了,一时间这部电影成为了近期热门话题。不过,鉴于本片将于9月1日登陆中国大陆,尚有一个月的期待期,因此,目前就先不作讨论。

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笔者想起了另一部二战题材的英国电影,《他们最好的》(Their Finest)。就在2016年,这部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次亮相。此后于2017年4月英国上映,而在同年6月,它来到了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它虽不算热片,但观影氛围不错,临近片尾,影厅内能频频听到撕开纸巾包,和断断续续的抽泣声,收获不少好评。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他们最好的》改编自丽莎·伊万斯(Lisa Evans)的小说《Their Finest Hour and a Half》,主要围绕二战时期,英国中央宣传部电影分部的一群影片幕后制作人,讲述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宣传部希望加入一些女性意见,拍摄一部以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背景的宣传电影,鼓舞全民士气,投入战斗。

这其实是一部关于电影幕后制作的电影,也可看作为电影中的电影。影片的制片人史蒂芬·伍利(Stephen Woolley)在8年前读了原著小说,在这其中,有三个元素吸引着他,促成了《他们最好的》的诞生:关于制作一部20世纪40年代英国电影、一个原创故事、一个别具一格的伦敦场景设计。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和诺兰一样,为更好了解影片故事背景和片中片的内容设计,史蒂芬协同编剧盖比·齐亚普、导演罗勒·莎曼等人翻阅了大量在闪电战中幸存下来的女性著作资料,还并观赏了众多的二战时期的英国宣传电影,例如《战斗的号令》(1940)、《四十八小时》(1942)、《与祖国同在》(1942)、《百万同胞》(1943)等等。

女性,无疑在本片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本片以一位女性编剧为主角,更因为片中所制作的影片也是围绕着两名女性开船救援撤退中的英国士兵。在真实的二战历史中,英国宣传部确实希望通过制作一些女性战争宣传电影,以便使更多的女性一起投入到战斗之中。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本片导演罗勒·莎曼,曾执导过较多女性题材影片如《一天》、《成长教育》等。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对于女性心理的刻画更为擅长。《他们最好的》中,她错落有致地安排着主角凯特琳在家庭、爱情、事业等三方面,用较为合理的情节铺展展现凯特琳心情的潮起潮落。

其实,20世纪40-50年代的女编剧戴安娜·摩根是影片凯特琳这一角色的原型。只不过,在处事上,戴安娜相比片中角色显得更为老道。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起先,她在30年代是为一名演员,之后在40年代投身做了一名编剧,曾为英国一部具有突破性的肥皂剧《紧急指令10》(Emergency-Ward 10)写了112集剧。

在她看来,更多时候,女性编剧需要皮够厚,才能在残酷的男性强权中生存下来,否则只有抹泪告别。这一点,在影片中也恰好体现。片中刚进电影分部的凯特琳,一开始不被接受,直到彰显实力、坚持自我后,才逐步被认可。

在二战时期的英国,尽管没有一位女性做过类型长片导演,但在此期间,已有部分英国女性成为了短片导演、电影编剧、女主演等。种种考量可见,女性逐步开始从事男性所做的工作,其实这也反映了女性地位较之过去的提升。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话说回来,拍摄这部电影并不容易,主要就在于“片中片”的部分。如前文所提到的,影片中的角色制作了一部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电影,导演罗勒特意制造了40年代影像风格的“片中片”,嵌于影片主体。

无论是黑白胶片部分、还是染印法彩色影片部分,本片剧组都尽可能还原当时影像效果,并专程借来了特艺七彩摄影机进行拍摄。要知道,这种古董级别的摄影机在全英格兰岛上只有一到两架了,因此拍时格外小心。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另外,有意思的是,《他们最好的》里所展现的敦刻尔克撤退军队,是用玻璃彩绘来呈现的。这种方式既节约成本,又能呈现出效果。而这一方法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也同样被使用,只不过,诺兰用的是磨砂纸板。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诺兰拍摄《敦刻尔克》时所用的磨砂纸板

说《他们最好的》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可以,说它是以女性为视角的二战电影也可以。而在笔者看来,影片从制作宣传电影的角度切入,比《希区柯克》(2012)更细致全面地映现制作一部电影的幕后故事。

同时,在实质上,如《四十二小时》那般,用喜剧的方式演绎悲剧。当你在片中尝到甜头的那一瞬,揪心的痛感也会骤然降临。影片四两拨千斤地营造了20世纪40年代英国氛围,它夹杂着紧张、焦虑、不安和片刻的喜悦。它涵盖了不同身份、职业、阶层的命运,令观众看时好笑,但也不时苦笑。

不止《敦刻尔克》,大英还有他们

《他们最好的》可以看作为了解二战时的英国、英国女权主义、以及英国宣传电影历史的切入口。支撑这部电影的是一张宏大的历史图卷,也许由此切入,能了解到更多内容,不仅只是大卫·波德维尔、贾斯汀·汤普森所著的《世界电影史》中,对二战时期英国电影的那些只言片语。

丨威尼斯经典修复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搜索

adr1
adr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