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在我们河南老家,也叫馍,是一日三餐都不可或缺的主食。每天早上,吃上一个自家地锅里蒸出的大馒头,就几口腌菜,再喝上一碗玉米糁熬成的稀粥,感觉浑身舒坦,这一天干啥活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而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炖上一锅猪肉粉条,一人一个大馒头,外加一碗面粉熬的稀饭,不但吃的饱,还会感觉胃里特别顺畅,晚上睡觉也睡得很踏实。
老家的馒头,是由纯面粉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外表呈现白而泛黄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加工面粉的过程中,将一部分麦麸混入了面粉中,虽然影响了馒头外观的洁白度,且外表不怎么光滑,略显粗糙,但这样的馒头吃起来就是有嚼劲,耐饥饿,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家的馒头,完全不同于超市出售的用来充当点心的小馒头,超市的馒头不但添加了增白剂,还加入了一些糖,看起来晶莹剔透,吃多了就会感觉到腻,也不耐饿。
要蒸出一锅香喷喷、又软又有嚼劲的馒头,是需要精湛的技艺的,这也是衡量每个家庭主妇是否贤惠,能不能做一手好饭菜的主要标准之一。在我们老家,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时,如果吃上一个又白又有弹性的大馒头,宾客们都会赞不绝口,这种夸奖也会让这家男主人神采飞扬,长脸很多;而倘若谁家里蒸的馒头又黑又没有嚼劲,也就是我们老家常说的“死面”馒头,会让主人感觉自己待客不周,很丢面子,女主人在吃饭期间还要不停地向宾客表达歉意。如果村子里谁家做的馒头一直都是难以下咽的,那么这家的女主人肯定会成为整个村子的笑柄。这是因为在河南农村,如果一个女人连馒头都做不好,做其他家务活更别提了。
馒头的做工很复杂,一锅香喷喷的馒头,掺杂着母亲们对家庭的付出与辛劳,也亲润着母亲对子女的爱,对家庭的希冀与憧憬,因为在农村,吃饱饭是一个家庭最基本的需求。
做好馒头的第一步就是淘麦。所谓淘麦,就是将小麦用水洗一遍,剔除里面的灰尘、杂质以及麦药在存储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淘麦一般选择在周末晴朗的天气里进行。这是因为,麦子浸水后需要强烈的阳光照射才能将水分蒸发出去,至少需要大半天的晾晒,而且在周末洗麦子,家里的读书的小孩子都休息在家,不但可以帮忙干活,还能在麦子的晾晒过程中看管、翻晒麦子,防止牲畜糟蹋麦子。小时候,我记得每到周末的时候,还在睡懒觉的我,都会被母亲唤醒,“二虎子,快起来,和娘淘麦去。”睡眼惺忪的我,一想到淘麦子是为了发面蒸馒头,总会一咕噜爬起来,简单扒拉两口饭,就会帮母亲爬到高高水泥缸里,一篓又一篓地将屯起来的小麦装进布袋里,再和母亲将布袋抬到架子车上,一起拉到村口的小河边。淘麦时,先将竹箩筐支起在流动的河水里,将布袋的小麦倒进箩筐里,不断地搅拌,借助水流的冲刷将小麦里面的杂质洗干净,然后将洗干净的小麦晾晒在村头的空地上,下面一般是铺上塑料薄膜,这样小麦才算清洗完毕。剩下的工作,就是每隔一会儿就把摊开的小麦翻开搅拌,使得上下都能得到太阳的照射。一般等到太阳西斜的时候,母亲会来到晾晒场检查一番。检验小麦有没有晾干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拿起几粒小麦放进嘴里,用牙齿使劲地咬,只要听到“嘎嘣”的声响,小麦就算晒干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把晾晒好的小麦送到村口的磨坊,通过机器的研磨,使得小麦的表皮分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两样东西,麦麸和洁白的面粉,做馒头所需要的主要原料---面粉算是具备了。
第二步是发面。发面完全是个技术活,也是做好馒头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面没有发好,蒸熟的馒头就会“趴”在锅里,用手一捏,馒头就会缩成一个面团,这种馒头吃起来,会散发一种酸酸的味道,让人难以下咽,还会粘在牙齿上难以下咽。发面首先要用到一种特制的酵母,这种酵母完全由手工制作而成,是在田野里采集一种益母草作为菌种,通过晾晒就可以长期保存。发面时,抓一把酵子用温开水融化,和面粉搅拌均匀,放在面盆里兑水反复揉搓,然后放置在20-25度左右的室温内2-5个小时,等到加入酵子的面团已经发酵的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是面团呈现蓬松的状态,面团里充满了小孔时,就可以取出来了。发面不能太久,否则蒸出来的馒头也会变酸。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使劲的揉搓,然后团成一个长条状,在用刀切成一个个馒头的形状。然后将做好的馒头的雏形放在案板上静放20分钟左右,让馒头慢慢地“生长”一会儿。
最后一步就是上锅蒸馒头了。先将地锅小火烧热,在篦子上铺上玉米叶做的蒸布,再将馒头的雏形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到锅里,然后盖上盖,多加木材,猛火烧上十几分钟,等到锅里冒出很旺的蒸汽时,锅底变成小火维持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停火 了。再等锅盖上不再有蒸汽冒出的时候,掀开锅盖,一锅又鲜又香的馒头算是出锅了。这种馒头,拿在手上,淡淡的清香,犹如麦田收割时,田野里洋溢着的那种甜甜的麦香味会迎面扑来。用手撕开一块儿,馒头的肉有弹性地拉扯着,欲断不断;放在嘴里嚼一嚼,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会充斥着整个口腔。
馒头可以做成很多种花样,形状除了圆的,还可以做成长条状的,方方扁扁的;也可以根据口味不同添加其他的辅料,加工成各种点心。我记得每年的年关临近的时候,就是一家人最忙的时候了。因为要过年了,一个家庭所要准备的最主要的食物就是蒸馒头了。二十六,蒸馒头,而往往在阴历二十四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蒸馒头了。一般是将提前刷干净的大陶盆取出来,把一袋又一袋的面粉倒进去,和好一盆盆的发面,因为工作量太大,我记得父母都是干活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才能结束。而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会把蒸馒头的干柴准备好,把家中不用的朽木、树干用柴刀一根根劈开,整齐地码放在灶台前。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父母就起床蒸馒头了,听到厨房里传来一阵阵的搓面声,我们小孩子也没有了睡意,连忙爬起来穿好衣服,帮助爸爸妈妈烧火,打下手。因为春节蒸的馒头要够一家人以及亲属吃上至少半个月,再加上农村里有一种说法,就是正月里不能蒸馒头,所以一个家庭要蒸出很多馒头,一般要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才能把馒头蒸完。我记得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家里的两个大笸箩都堆满了馒头。
过年蒸出的馒头比平时的馒头要好吃的多了,这是因为一家人忙活了一年,过年了也要好好的享受生活,改善一下口味,另外亲戚到家中拜年也要品尝馒头,馒头如果做的太差,是拿不出手的。所以,春节里的馒头,格外地白,都用的是精制面粉,而品种也不仅仅是平时的单一的白面馒头,会蒸上好几锅的包子,包子的馅有喷香的猪肉炖粉条,也有甜甜的地瓜拌豇豆的。花样除了馒头和包子外,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蒸出花鸟虫鱼等不同形状的枣花,里面插上高粱杆作为支架,摆放在供桌上作为贡品。
多少年了,我一直都怀念着老家的馒头,每次出远门,我都会包上几个馒头随身带着。在离家千里的他乡,我会拿出馒头在锅里加热一下,捧在手上慢慢咀嚼着,回味着馒头里散发出来的浓浓的乡愁。吃着手中的馒头,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每每冬日的晚上,放学归家的我在暮色中看到母亲在厨房蒸馒头时忙碌的身影,我都会急切地冲进厨房,然后安静地坐在灶台前帮母亲往灶堂里加柴。熊熊的火光下,我的感觉是那样的温暖。而如今,我又有多少日子没有尝过母亲亲手蒸出的馒头,有多少日子没有见过在老家日夜操劳的母亲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