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必须强化责任和担当,充分发挥好金融扶贫的先导和杠杆作用,在提升扶贫成效、完善扶贫机制、寻求外部合作、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精准发力,坚决打赢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历史任务。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江西农信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担当,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要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扶贫的重要战略部署,精准制定扶贫规划,精准完善支持措施,发挥好金融扶贫的先导和杠杆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提升扶贫成效上精准发力
精准制定扶贫规划。贫困县条件不一、基础各异,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重点也各不相同,农信社必须因地制宜出台规划,提高金融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切合实际的三年精准扶贫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精准投放,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做透。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当地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症结、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障碍,结合片区规划、资源禀赋等情况,逐片、逐户研究制订个性化的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方案,确保实现金融精准扶贫和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进行再识别、再核实,全面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建立服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已脱贫者及时退出,对真贫困者和返贫困者及时帮扶。把有生产经营能力、有资金需求、讲信用的贫困户列入重点帮扶名单,主动上门对接,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和具体致贫原因,精准制订扶贫方案,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着力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精准对接扶贫项目。坚持开放式扶贫原则,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帮扶力度,积极推进产业转型,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变金融“输血”为金融“造血”。把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一村一品”作为扶持重点,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优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贫困村推广开展“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即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产业扶贫机制,着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信贷杠杆,把地方产业特色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引导信贷资源重点向节水、环保、生态农业和节能减排等优势项目倾斜,在做好江西绿色生态这篇大文章中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对接贫困地区特色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项目,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在完善扶贫机制上精准发力
把立足点放在丰富金融精准扶贫产品体系上。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贫困群众特点的贷款产品,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产品体系,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大力推广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扶持重点,适当扩大扶贫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并不断简化流程,加快审批。积极拓展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贫困地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不断提高金融精准扶贫的覆盖面。以“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为抓手,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稳妥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推进确权颁证、抵押物价值评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等配套工作,有效破解融资抵押担保难题,着力拓宽贫困户融资渠道。主动拓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贫困户子女就学资金需求,切实加大智力扶贫工作力度。
把着力点放在探索金融扶贫模式上。积极探索“政府+银行+创业贫困户”的“创业式”扶贫信贷模式,对创业类贫困户采取“授信管理、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助推脱贫致富。积极探索“产业+精准贫困户”的“就业式”信贷扶持模式,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给予优先授信、利率优惠、期限放宽等政策。积极探索“银行+地方优势产业+精准扶贫”的“受益式”信贷扶持模式,用信贷资金和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投资优势项目,并以投资收益帮扶贫困户,形成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扶贫新模式,提高脱贫实效。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观察员”的“摸排式”信贷扶持模式,在贫困村设立工作站,安排客户经理挂点,聘请村干部、驻村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脱贫致富能人为观察员,加大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直接对接贫困户金融需求,确保金融扶贫精准到位。
把发力点放在拓宽扶贫渠道上。以让贫困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为目标,加大金融服务渠道建设,努力提高贫困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大电子银行机具布设力度,广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度。发挥“村村通”的服务功能,有效满足农村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代收代付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搭建一条支农、支贫“绿色通道”。以“村村通”为依托,探索在贫困村设立便民服务点,定时选派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提供金融服务,确保乡镇行政村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探索建立农信社“E百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网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在寻求外部合作上精准发力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充分借鉴赣州市政府财政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按比例撬动信贷资金的成功做法,缓释扶贫贷款风险;着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创评信用户、信用村镇,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贫困户信用意识,为贫困地区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深化与扶贫部门的战略合作,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共享的常态化机制,共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产品开发、考核评价等工作,前移风险关口,化解风险隐患。主动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大力推广银政、银担、银税等联合增信模式,努力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等问题。
加强与人行、银监部门的合作。积极加强与当地人行的对接,在努力争取扶贫再贷款规模、实现商业可持续运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人行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与建档立卡数据平台,加强对贫困户的实时跟踪、实时监测,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化解,进一步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加强与银监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银监部门对金融精准扶贫业务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帮助农信社有效处置精准扶贫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隐患,适当提高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贷款的不良容忍度。
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充分借助保险公司在风险保障、经济补偿、资本融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银行+保险+贫困户”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根据保险机构针对贫困户推出的新型产品,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推广贫困户主要劳动力意外伤害、疾病和医疗等扶贫保险产品,紧跟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
在强化责任落实上精准发力
组织领导要实。各成员行社董(理)事长作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揽工作全局,把工作责任压实到班子成员、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层层分解任务,逐级传导压力,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高位推动到位,攻坚力量部署到位,着力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包干责任要实。根据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分布、贫困户贷款需求等因素,建立领导班子及三农事业部团队(片区)扶贫贷款分片包干责任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工作推进方案,建立跟踪监测台账,确保实现“责任银行对贫困乡镇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目标。
风险管控要实。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严把客户准入关,把对象精准、用途真实、效益可期等关键要素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条件,坚决杜绝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不顾风险、不管质量盲目发放精准扶贫贷款的行为。加强对贫困户经营产业的监督和指导,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及贷款期限,防止期限、额度不合理产生还款风险。准确把控扶贫信贷资金的流向和使用,防范新的风险隐患。落实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办法,既要结合实际,合理提高不良容忍度,鼓励加快精准扶贫贷款投放,更要防止把尽职免责当作挡箭牌、不计风险盲目进行贷款授信或违规发放贷款现象的发生。
工作作风要实。充分认识金融精准扶贫的艰巨性、长期性,主动下沉工作重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率先垂范、主动作为,亲自对接相关单位,带头认真研究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坚决杜绝侵害、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严肃查处把扶贫贷款当作权力、吃拿卡要等行为,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宣传引导要实。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把金融服务信息传导到每一户贫困户。定期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深度挖掘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与当地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并适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好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美编:王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