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各种旅行团、夏令营、暑期班还在继续,关于“暑假你给孩子花了多少钱”成为不少家长讨论的热门话题。
家住上海的朱女士刚刚带两个女儿从英国参加完夏令营回来。14天,22000元人民币,加上来回机票、住宿,超过14万。习惯了住大别墅、出门住五星级酒店的孩子第一次尝试跟别人合住一个十几平米的宿舍,心理肯定有落差,但后来孩子适应得不错。这种“接地气”的“吃苦”锻炼让朱女士觉得还算有收获。
朱女士说,孩子所在的国际学校,每到假期孩子们都会去某个国家旅行。通过旅行一方面增长孩子见闻,也能密切和同学的联系,如果什么都不参与,孩子难免有被排斥之感。
这股风气也逐渐蔓延到大城市公立学校,开学后“你都去哪些国家玩了”成为同学间的热门话题,这让只在国内旅行的同学都不好意思。于是有的家长咬咬牙也要让孩子出国开开眼界。
像朱女士家这种实现财务自由的家庭在中国并不是多数。她基本每年都会让孩子出国两三次,二三十万的费用在她看来“很平常”。而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日益增加的寒暑假开销,越来越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暑假刚开始,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自媒体上热传,文章中的女儿过一个暑假要35000元。其中,去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请阿姨照顾,5000元;再加上钢琴课、游泳班、英语、奥数、作文培训费,这位在广州企业当高管、月薪三万出头的妈妈,一月收入竟负担不起女儿的暑假,引起热议。
在某自媒体一项《你家孩子暑期消费总额是多少?》的调查中,选择5000元到10000元占52%,10000元到20000元占25%,20000元到30000元占9%,30000元以上占13%。
虽然一半以上的家长选择了5000元到10000元这一“最低档”,但更多人表示怀疑,那些月收入不到5000元、10000元的家庭怎么办?面对价格不菲的暑假,很多“80后”、“90后”怀念自己吃着冰棍、在家看着《西游记》、出门疯玩的童年。
暑假期间,中国众多中小学生选择参加模拟军事拓展类的夏令营,孩子们在教官和老师带领下通过参加一系列训练锻炼体魄、磨炼意志,增强团队和感恩意识,体验不一样的“特种兵”式暑假生活。赵春亮 摄
除了出国游学这个大头,报班也成了暑假花销的另一大开支。除体育、艺术特长等各类兴趣班外,英语、数学、语文等各类补习班在学龄儿童中持续火热。家住北京的梁女士给孩子暑假报了八个班,除了语、数、外,还有跆拳道、羽毛球、绘画、钢琴、小提琴。她说家里没人照看孩子,只好让孩子在各个班里呆着,也许还能有所收获,但相应付出的各类支出就是过万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补习班的热销与家长“弯道超车”的心理直接相关,很多家长把孩子暑假安排得满满的,希望孩子利用假期多学一点,走在其他孩子前面,这其实是教育的功利心理,但在中国当前环境下一时很难改变。
其他五花八门的暑期班还有领袖气质培训班、皇家马术、儿童高尔夫、名师教国学、名校夏令营等,当然价格都以上万计。这与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中产阶级想提炼孩子的修养有关,但是否能有相应收获,则因人而异。
储朝晖表示,其实,每年夏天几乎都能见到海外游学、各种主题的天价夏令营、暑期班的报道,这其中固然有媒体周期性新闻热点,也不乏相关营销机构等幕后推手。家长应对此理性看待,对于选择多少钱的出游、报班,则应量力而行。对孩子来说,家长的爱和时间上的付出比金钱的付出更重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好事,但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决不等于花了多少钱。储朝晖说,真正有意义的暑假是让孩子能自己支配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现在的孩子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这值得深思。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