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关村(000931)董事会决议通过关于调整公司发展战略的议案。新战略由原“医药大健康”公司定位进一步聚焦,拟建立专注医药领域的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一方面,在原医药领域,公司将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激活沉淀品种、产品线自研扩充,构建原料药到制剂一体化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模式,强化在心血管、口腔、消化、妇科和麻精等多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探索生物制药新领域,全力推动创新型药物的发展,进一步地提升市场竞争力。
医药产业集团逐渐成型
回溯历史,中关村是一家通过战略调整转型不断突破自我的企业。中关村最初以医药、建筑施工、地产及物业四大产业经营,其中地产及建安业务营收在早期的大多数年份中占比最高,2012年末达88.13%。同年,公司调整确立了“科技地产+医药”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高毛利的医药业务发展。
为摆脱混业经营及业绩亏损的局面,2015年公司重新调整确立了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通过收购、自建、产业基金并购等多方式打造新产业布局。2014年起公司陆续剥离地产等持续亏损的业务,在经历了营收下滑,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的蜕变,2018年行业分类变更为“医药制造”,医药大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业。
随后的6年里,通过主业内生外延式发展以及非主资产剥离,公司核心业务不断发展,至2020年底,医药及健康品营收已上升至12.36亿元,占比达69.06%。
具体而言,医药板块,以华素制药、山东医药科技产业园、北京苏雅、多多药业等下属公司为平台,公司建立了以“博苏”、“元治”、“华素片”、“飞赛乐”及多种麻精药物为核心的药品矩阵,主要产品在各自赛道内均具有较强的品牌认知度。健康板块,公司于2016年投资成立北京华素健康科技,相继推出了“华素愈创”及“华素清清”系列牙膏及漱口水产品。养老板块,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交互的智能养老生态。
虽然医药板块营收在过去5年以年均23.03%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但公司利润率仍在个位数徘徊,非主营业绩拖累明显。年报显示公司医药板块毛利率近10年均维持在70%以上,而地产、建安及混凝土业务近3年毛利率分别为13.92%、14.10%、15.76%,物业业务为25.71%、17.15%、24.70%,盈利水平远不及生物医药板块。规模角度,2020年除医药板块营收达12.36亿元以外,其余业务营收均不及5亿元,较小的业务规模既不利于业务本身的发展,也对公司资源及资金的分配带来挑战。
根据中关村公告,从企业实际情况和资源储备来看,公司依旧面临主要业务种类过多,单个业务规模不强的局面,并且公司资源也无法支撑健康养老与医药业务共同发展。如不尽快完成公司核心业务的再聚焦、再优化,可能会错失发展契机。
因此,在2021年业务冲突加剧背景下,公司提出战略调整,对医药主业再聚焦,逐步建立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未来随着公司高盈利板块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纵横延伸提升竞争力
新战略下,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将是中关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018年,自医保局推动集中采购以来,仿制药价格被连番腰斩,首批带量采购试点品种价格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超96%。从随后的市场来看,低成本原料药的稳定供应成为制剂企业得以抢占市场的核心因素之一,不少拥有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的企业成为集采下的“光脚赢家”。“药品集采”使仿制药竞争聚焦于成本端,拥有质优价廉“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企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中关村显然也意识到仿制药企业提升原料药把控的重要性。据公司年报表述,随着全国药品集采的不断深入推进,药品价格趋于透明化,规模、成本以及对原料药的把控成为了仿制药企业比拼的关键。
目前,中关村医药板块拳头产品均为面向终端的制剂,但公司已着手加强对原料药的前瞻性布局。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7款已进入注册程序的药品清单中,原料药占据3席,分别为强效镇痛药盐酸羟考酮、广谱抗真菌类药联苯苄唑及原发性高血压药盐酸贝尼地平,公司对原料药的重视不言而喻。待山东华素原料药及固体口服制剂产线建设完成并实现产能释放,北京华素原料药产线搬迁完成后,公司原料药业务有望取得长足发展。
在纵向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上,横向对强势产品领域市场竞争力的强化在新的战略中也被提及。公司主要医药产品在心血管、口腔、消化、妇科和麻精等多个领域均有较强的竞争力。心血管领域,用于抗高血压的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博苏”为国内首仿,在贝塔-受体阻滞剂领域市场份额稳居前列;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盐酸贝尼地平片“元治”为国内独家首仿,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具有膜渗透与三通道阻滞机制的钙拮抗剂,市场高度认可。“华素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口腔西药领域竞争优势明显。“飞赛乐”是当前全球“晕动症”领域的先进药物,由中关村下属公司华素制药独家生产。此外在镇痛和精神领域,华素制药系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拥有多种镇痛和精神类产品,多多药业则是国家批准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盐酸曲马多原料药的四家生产企业之一。
在已有领域深耕,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实现创新。公司研发投入在过去的5年中经历了约10倍的提升。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1人,研发投入约418万元,占当年营收0.39%,至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上升至230人,人数占比16.96%,研发投入6,951万元,占营收3.88%。且年报披露的18项药物研发项目大多集中在麻精、心血管、消化领域,强势领域深化创新意图明显。
中关村在药品研发与创新领域正不断深化。2021年6月4日,根据中关村公告,华素制药与业内机构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创新药,中药1类新药知母皂苷BII胶囊启动I期临床给药观察。6月28日,中关村与四川大学在一种非吗啡类化合物作为合成初始物质合成吗啡类药物的平台技术上达成意向,未来在该技术相关的生产方面形成排他性合作。
持续的研发投入配合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战略,公司医药板块行业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未来有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生物制药新探索,努力争夺产业制高点
“积极探索生物制药新领域”的表述,在中关村本次战略调整中颇为亮眼。据公告阐述,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医药行业各细分领域,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传统化学药,生物大分子药以其靶向性高,选择性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突出优点日益得到业界重视,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领域争夺市场的制高点。
所谓生物药,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等药品。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高功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少。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生物药能与靶标选择性结合及与蛋白质及其他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没有其他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及诊断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为2,864亿美元,2024年有望达到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8%;2019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约3,120亿人民币,预计2024年达7,124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8%。
据中关村判断,在医疗保健支出增加、企业研发能力增强、行业政策积极变革及资本投资推动的背景下,过去数年生物药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后期随着生物药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产品广泛应用,行业将会继续保持强势的发展势头。未来,生物制药产业这条黄金赛道,孕育着巨大的改革红利和市场发展机会。
“积极探索生物制药新领域,全力推动创新型药物的发展”的战略,或将带动中关村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